阿里社区|精选革命家甘地《青年印度》名言名句摘抄……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精选革命家甘地《青年印度》名言名句摘抄……

精选革命家甘地《青年印度》名言名句摘抄

没有信仰的人就像被抛出大海的一滴水,他注定 是要灭亡的。海洋里的每滴水都分享着大海的壮丽, 并拥有赋予我们生命活力的荣耀。

在风和日丽的气候中才能茂盛的信仰没有什么 价值。无比珍贵的信仰必须经受最严峻的考验。如 果你的信仰承受不了全世界的诽谤,那它就是褪了色 的圣物匣。

《青年印度》,1929年4月25日,第134页。

内心对神的存在没有至诚的信仰,祈祷是不可 能的。

《青年印度》,1928年12月20日,第420页。

我相信祈祷是宗教的灵魂和本质,因而祈祷必须 是人生的真正核心所在。因为离开了宗教,没有人能 够生存。强调理性的某些自我主义者宣称,他们和宗 教毫无关联,这就好像是说他没有鼻子可以呼吸一 样。无论是凭理性还是凭直觉,或者靠着迷信,人承 认和神有某些关系。极端的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 的确承认需要道德原则,并把某些好报和遵守道德规 范联系起来,违背道德则会遭到恶报。众所周知布拉 德洛( Bradlaugl)的无神论,然而他坚持表明他的内心 信念。他这样谈论真理,遭受了许多磨难,但他高兴 这么做,他说真理就是它本身的奖赏。服从真理的喜 悦他不会感觉不到。这份喜悦根本不是世俗的,而是 来自和神的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否认宗教的人 不可能、也不会脱离宗教而生活。

《青年印度》,1930年1月23日,第25页。

现在我谈谈接下来的事情,即祈祷是人的生活的 真正核心,它是宗教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祈祷既是 恳求,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内心与神的交流。在这两种 情况中,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祈祷是恳求的时候, 恳求应该是为了清洁和净化人的心灵,应该把心灵从 无知和黑暗的包围中解脱出来。热切盼望唤醒自身 神性的人必须仰仗祈祷。但祈祷不只是词或耳朵的 运用,不只是空洞信条的重复。如果不能触动心灵, 无论重复多少次“罗摩南摩( Ramanama)”都是徒劳 的。祈祷时,即使没有言词但心意到了,也胜过有言 词却无心意。渴望神的心灵一定会得到清楚的回应。

就像饥饿的人享受丰盛的食物,饥饿的心灵将享受至 诚的祈祷。我告诉你,我和同伴们的一点经验,体验 到祈祷魅力的人可以好些天不吃饭,但他们的祈祷不 能有片刻的停止。因为没有祈祷就没有内心的平静。

《青年印度》,1930年1月23日,第25页。

我谈到了祈祷的必要性,我论述了祈祷的本质。

我们生来就是要服务同胞的,除非我们充分意识到这 点,否则难以做到服务他人。人的胸膛里黑暗和光明 的力量永远激烈地斗争着。如果人不仰仗最后的寄 托——祈祷,他就会成为黑暗力量的牺牲品。祈祷的 人内心宁静,与世界和平相处。参与世俗事物的人,如 果缺乏一颗祈祷的心,将会落人悲惨的境地,还会使众 人不幸。祈祷除了对人死后状态的影响外,它对于今 生这个世界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在我们日常行为 中,祈祷是带来秩序井然、和平宁静的唯一方法。我们 这群阿希姆萨①的同路人,为了寻找真理和坚持真理来 到这里,并声称相信祈祷的功效,但至今还没有把它当 做至关重要的事情来重视。我们关心其他的事情,却 没有关心祈祷。有一天,我从睡眠中醒来,意识到自己 可悲地忽视了在这件事上的责任。因此我提议采取严 格的纪律措施,以免出现更糟糕的情况。我希望我们 更好地祈祷。因为这么做显而易见很重要。把最重要 的事情做好,其他事情会顺理成章。这就好比调整好 正方形的一个角,其他的角会自动摆正。

《青年印度》,1930年1月23日,第26页。

我相信静默的祈祷经常比任何公开的行动更有 力量,当我无助的时候,我不停地祈祷。我坚信纯洁 无瑕的祈祷绝不可能没有回应。

《青年印度》,1927年9月22日,第321页。

我以自己的见证说明,诚心诚意的祈祷无疑是人 拥有的战胜胆怯和所有其他不良旧习惯的最有效的 手段。

《青年印度》,1928年12月20日,第420页。

就像食物是身体的需要一样,祈祷是心灵的需 要。没有食物,一个人可必活许多天——如麦克斯威 尼( Macswiney)绝食了七十多天——但信仰神的人不 能,也不应该片刻不祈祷。

《青年印度》,1927年12月15日,第424页。

真正的冥想除了专注目标外,要对一切关闭心灵 (mind)的眼睛和耳朵,因而,祈祷时闭上眼睛有助于 这种专注。人有关神的观念自然是有限的。因此,每 个人必定要想到神是他的最佳诉求对象,假如这样的 观念是纯洁的,并能促进道德。

如果你想请神帮助你,你要赤裸裸地走向他,没 有任何保留地接近他,不必惧怕,也不用怀疑他怎么 会帮助像你这样堕落的人。神帮助过无数求助他的 人,他会遗弃你吗?无论怎样,神不会有例外。你将 发现你的每一个祈祷都有回应。甚至最不纯洁的祈 祷也会得到回应。我是出自亲身体验说这些的,我经 历过炼狱。首先你要寻找天上的王国,然后一切都会 降临于你。

《青年印度》,1929年4月4日,第111页。

祈祷是清晨的钥匙,夜晚的门闩。

《青年印度》,1930年1月23日,第25页。

我已经给出了我的个人见证。让每个人努力发 现日常祈祷的结果,那就是他为生活增添了新意,这 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相比的。

《青年印度》,1931年9月24日,第274页。

我的任何行为都离不开祈祷。人是易犯错误的 生命。他从来不能确定他的脚步。他可能把自己骄 傲的回声当做。是神对祈祷的回应。若想得到绝对 正确的引导,人一定要有颗天真无邪的心,这样他不 会做坏事。我不能做出这种保证。我的心灵是挣扎、 斗争、犯错误、不完善的心灵。

《青年印度》,1934年9月25日,第313页。

我声明要成为一名有信仰、会祈祷的人。即使我 被砍成碎片,我仍然相信神会给我力量去承认他,并 且我会坚定地断言他就是神。

《青年印度》,1927年12月8日,第413页。

从不朽的精神本质中,认识到肉体易朽性的人, 直觉地知道没有自律和自制,是不可能达到自我亲证 ( self-realization)的。身体既可以是情欲的游戏场,也 可以是自我亲证的圣殿。如果身体是后者,就没有放 纵的余地。精神每时每刻要控制住肉体。

《青年印度》,1926年6月3日,第205页。

只有当我们把自己降低到零,我们才能征服自身 的罪恶。神只要求我们完全地屈从,这是为了得到真 正的自由要付出的代价,这是值得拥有的唯一真正的 自由。

《青年印度》,1928年12月20日,第420页。

斯瓦德希是条重要的规定,我觉得为了满足我们 的需要,不顾及附近的人,而跑到别的地方去,这就背 离了作为我们人类神圣法则之一的斯瓦德希。如果 有人从孟买来到这里,向你供货,只要你在附近能找 的修道院。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地方绝大多数 的修道士发誓保持静默。我询问一位神父为什么,他 说动机很显然:“我们是软弱的人。我们经常不知道 我们说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停地说话,那么我们就 无法听到我们内心一直在诉说的轻柔声音。”我理解 了这个珍贵的教导。我知道了静默的秘密。

《青年印度》,1925年8月6a,第274– 275页。

人活着时,没有人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理由很 简单。因为,只要人还不能彻底地克服自我,理想的 状态就是不可企及的。只要人还被肉体束缚,他就不 能完全根除自我。

《青年印度》,1928年9月20日,第319页。

目标永远是不可企及的。进步越大,越能认识到 我们的微不足道。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而 不是达到目标的时候。竭尽全力就是全面的胜利。

《青年印度》,1922年3月9a,第141页。

没有几何形状上的一致性。然而我们知道种子、树 枝和叶子是一个整体,是同一事物。我们还知道盛 开鲜花的树,它的美丽与壮观是几何图形无法比 拟的。

《青年印度》,1924年8月14日,第267页。

非暴力是心灵的力量,或者是一种存在于我们身 上的神的力量。我们变得像神那样的程度在于我们 实现非暴力的程度。

阿希姆萨不仅仅是不伤害的消极状态,也是一种 爱的积极状态,甚至对作恶的人也做善事。但不是帮 助恶人继续做坏事,或被动地容忍它。相反,爱—— 阿希姆萨的积极状态——要求你断绝和他的关系以 便阻止他继续做坏事,即使这么做会冒犯他或伤害到 他的身体。因此,如果我的儿子过着耻辱的生活,我 可以继续抚养他来阻止他这么做,相反,出于我对他 的爱,我会停止所有的抚养,哪怕这意味着他的死亡。

出于同样的爱,当他悔改后,我有责任欢迎他回到我 的怀里。但我不会用暴力强迫我的儿子成为好人。

在我看来,这就是故事《挥霍的儿子》的道德教诲。

《青年印度》,1920年8月25日,第2页。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意或无意地用非暴力方式对 待别人。所有结构良好的社会都建立在非暴力律法 的基础上。我发现在毁灭之中,生命百折不挠,因此 一定有比毁灭更高的法则。只有在这个法则下,一个 秩序良好的社会才是可理解的,人才值得活下去。如 果非暴力是生活的律法,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努力 去实行。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你的对手,你要用爱 征服他。以这种不加修饰的方式,我努力在生活中实 行非暴力。这并不是说我的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了。

我只是发现爱的律法已经给出了毁灭的律法永远不 能给出的答案。

《青年印度》,1931年10月1日,第286页。

既然连无知觉的物质中都有凝聚力,那么有生命的事 物中也必然存在。有生命的事物中凝聚力的名称就 是爱。我们注意到父子、兄妹和朋友之间有爱。但我 们一定要学会在所有的生命中运用爱的力量,在运用 中包含着我们对神的认识。哪里有爱,哪里就有生 命。仇恨导致毁灭。

《青年印度》,1920年5月5日,第7页。

非暴力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必须从思想开始。仅 有身体的非暴力而没有思想的配合,就会成为弱者或 懦夫的非暴力,它也就丧失了潜在的力量。这种非暴 力就成为有辱人格的行为。如果我们心怀恶意和仇恨, 却假装不报复,就必将招致报应,并导致我们的毁灭。

《青年印度》,1931年4月2日,第58页。

要想达到非暴力的精神状态,需要一个人付出极 大的努力来训练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他必须过着有纪律的生活,就好像 一位士兵的生活,即使他不喜欢。然而我同意,除非 有思想的竭诚配合,否则表面上遵守纪律就只是面 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害。只有当思想、身体和言论 协调一致时,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

《青年印度》,1931年10月1日,第287页。

我学到了这一课——对人不可能的事情,对神来 说如同儿戏。神掌管着他的最卑微的创造物的命运。

如果我们信仰神,我不怀疑一切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在终极的希望中,我活着,度过时光,竭尽全力服从神 的意志。

《青年印度》,1931年11月19日,第361页。

我知道这条道路艰难又陡峭,就像是剑的锋刃,我 欢天喜地走在上面。滑倒时,我哭泣。神的话是:“奋 斗的人绝不会遭到毁灭。”我绝对相信神的许诺。虽然 由于我的缺点,我会失败一千次,但我不会丧失信心。

《青年印度》,1926年6月17日,第215页。

我真的相信如果怯懦和暴力只能选择一种,我会 建议选择暴力……但我相信非暴力无比优越于暴力, 宽恕比惩罚更有男子气概。宽恕为士兵增光添彩。

不过只有当你有惩罚的力量时,克制才是宽恕。如果 宽恕来自无能为力者的装模作样,它就毫无意义。

《青年印度》,1920年8月11日,第3页。

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没有了宗教。

《青年印度》,1926年9月2日,第308页。

精神性不在于通晓经典,进行哲学讨论。它是一 种心灵文化,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精神性的第一 项要求是无所畏惧。胆小鬼从来没有道德。

《青年印度》,19 21年10月13日,第223页。

我的日标是与世界友好相处。我能把最博大的 爱和对邪恶的最强烈的抗拒结合起来。

《青年印度》,1920年3月10日,第5页。

非暴力“不是从一切反抗邪恶的实际斗争中撤 退”。相反,我理解的非暴力是一种比报复更积极、更 真实的反抗邪恶的斗争,报复的本质是增加了邪恶。

我打算用一种精神的,也是道德的力量来反抗不道 德。我想方设法弄钝暴君的剑锋,而不是用一把更锋 利的剑与之战斗。出乎他的意料,我不会用武力进行 抵抗。我用心灵抵抗来代替暴力抵抗,这会把他难 倒。一开始他会感到奇怪,最终迫使他认可我们的诉 求。认可不会羞辱他,反而会提高他的形象。

《青年印度》,1925年10月8日,第346页。

把剑扔到一旁,我能给予反对者的唯有“爱之 杯”。我期待着用“爱之杯”能把他们拉近我。

《青年印度》,1931年4月2日,第54页。

过去的三十年里,我一直宣讲并实践萨提亚格拉 哈。今天我所了解的萨提亚格拉哈,是逐渐演变的 结果。

萨提亚格拉哈不同于消极抵抗,就像北极不同于 南极一样。消极抵抗被认为是弱者的武器,为了达到 某个人的目的,它不排除使用武力或暴力。而萨提亚 格拉哈被认为是最强者的武器,它摒弃任何形态或形 式的暴力。

萨提亚格拉哈一词是我在南非发明的,用来表达 南非印度人运用了整整八年的一种力量。当时,在英 国和南非正在进行以消极抵抗为名的运动。我发明 这个词是为了有所区别。

它的根本含义是坚持真理,因此也就是真理的力 量。我还把它称为爱的力量或心灵的力量。在应用 它的初期阶段,我发现对真理的追求不允许某人用暴 力伤害他的对手,他必须用忍耐和同情来防止犯错 误。因为向一个人显示的真理,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 是错误的。忍耐意味着甘愿受苦……真理的合理性 不在于让对手遭受痛苦,而在于让自己受苦。

可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政治领域开展的斗争, 绝大部分是反对不公正的法律。当你用请愿等这类 办法不能让法律制定者深刻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如果 你不愿向错误屈服,可供你采取的唯一方法,是使用 暴力来强迫他,或者你个人承受违反法律而招致的处 罚。因而,绝大多数时候,萨提亚格拉哈作为文明不 服从或文明抵抗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某种意义 上来说,萨提亚格拉哈是文明行为而不是犯罪。

犯法的人偷偷摸摸地违反法律,并企图逃避法律 的处罚。文明抵抗者不会这么做。他一直遵守他所 在国家的法律,不是由于害怕违法的制裁,而是他认 为法律有利于社会的福祉。但有些时候,通常很少 见,他会认为某些法律是不公正,以至于服从它们是 一种耻辱。于是他公开地、文明地违反它们,平静地 承受违法的处罚。为了向法律制定者表达他的抗议, 他可以停止与政府合作,拒绝服从这样一些法律,违 背它们与道德堕落无关。

在我看来,萨提亚格拉哈的美好功效是如此巨 大,它的教义是如此简单,以至都可以向孩子们宣讲。

我向无数的男女和孩子们演讲过萨提亚格拉哈,他们 一般被称为契约印度人,演讲效果异乎寻常的好。

《青年印度》,1920年1月14日,第5页。

萨提亚格拉哈字面意思是坚持真理,它是真理力 量。真理是心灵( Soul)或精神。因此,它也以心灵力 量为大家所知。它不使用暴力,因为人不可能知道绝 对的真理,所以他没有资格去惩罚别人。萨提亚格拉 哈一词是在南非发明的,用于把南非印度人的非暴力 抵抗和同时期的“消极抵抗”区别开来。“消极抵抗” 是用来主张妇女参政及其他一类的斗争。萨提亚格 拉哈不是弱者的武器。

消极抵抗被用于正统的英语,包括主张妇女参政 运动,以及不信奉英国国教的新教徒的抵抗运动。人 们把消极抵抗看作是弱者的武器。它避免暴力,但不 让弱者参加,如果消极抵抗者认为形势所迫,不排除 使用暴力。无论如何,它总是区别于武装抵抗。它的 应用曾一度限于基督教的殉道者。

文明不服从是文明地违反不道德的法律。就我 所知,这种表述是梭罗发明的,用来表达他对蓄奴州 法律的抵抗。他留下一篇杰出的论文,专门论述文明 不服从者的责任。梭罗可能不是一位彻头彻尾的非 暴力的提倡者。也可能梭罗的违反法律局限于税收 法,即赋税。然而,1919年文明不服从付诸实践时,它 涵盖了违反任何不道德的法律。它显示出抵抗者以 文明的,即非暴力的方式无视法律。他招致法律对他 的制裁,并高高兴兴地接受监禁。这是萨提亚格拉哈 的一部分。

不合作主要是指不与政府合作。在不合作者看 来,这个政府已经腐败,它不允许采用上述文明不服 从的激烈形式。从不合作的本性上来看,甚至连有理 解力的孩子也可以参与,广大群众实行起来也很安 全。文明不服从预先假定公民有不畏惧法律的制裁, 并自愿服从法律的习惯。因此,它只能作为最后的手 段来运用。无论如何,刚开始可以选择少数人参与。

不合作就像文明不服从一样,是萨提亚格拉哈的一部 分。萨提亚格拉哈包括了为坚持真理而采取的一切 非暴力反抗。

《青年印度》,1921年3月23日,第90页。

尽最大努力推动萨提亚格拉哈,不用依赖钱财或 其他物质的帮助。当然,它的基本形式是不依赖武力 或暴力。确实,暴力是这个伟大精神力量的对立面, 萨提亚格拉哈只能由那些完全避免暴力的人来培养 或运用。它是一种既可以由个人运用,也可以由团体 运用的力量。它可以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家庭事 务。它的普遍适用性证明了它的永久性和不可战胜 性,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可以运用萨提亚格拉哈。《青年印度》,1927年11月3日,第369页。

有人说萨提亚格拉哈只是弱者使用的力量,因为弱者 没有能力用暴力来对付暴力,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 的。这种迷信是由于英语“消极抵抗”一词的不完备 性。认为自己是弱者的人不可能运用这种力量。只 有认识到人身上有比兽性更优越的地方,并且兽性总 是屈服于它,这样的人才能成为具有战斗力的萨提亚 格拉哈战士。这种力量是对于暴力而言的,因而,对 于一切暴政和一切不公正而言,就像光明对于黑暗。《青年印度》,1927年11月3日,第369页。

在政治领域,萨提亚格拉哈的运用基于永恒的公理, 只有当人民有意或无意地同意被统治时,人民的政府 才可能存在。我们不想被德兰士瓦1907年颁布的 亚细亚法案控制,这项法案在萨提亚格拉哈强大的力 量面前不得不撤消。有两种可能性供我们选择—— 当政府要求我们服从这个法案时,我们暴力反抗,或 者根据该法案规定接受违法的处罚。

这就使我们有 机会充分发挥并展现了内在的心灵力量,我们坚持了 很长一段时间,以至触动了统治者或法律制定者同情 的心弦。为了达到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坚持了很长 的时间。这是因为我们进行的萨提亚格拉哈不是最 完整的类型。所有的萨提亚格拉哈者不明白这种力 量的充分价值,没有人总是信心十足而拒绝暴力。运 用萨提亚格拉哈力量的人要过着清贫的生活,从这个 意义上说,我们必须毫不介意是否有所需的资金供我 们吃饱穿暖。在过去的斗争中,所有的萨提亚格拉哈 者都不打算做到这一步,即使有极少数人例外。

有些 人只是所谓的萨提亚格拉哈者。他们缺乏坚定的信 仰,怀着复杂的动机加入斗争行列。还有少数人动机 不纯。甚至有些人在进行斗争时,除非受到严格地监 督,否则他们乐意使用于暴力。这样斗争的时间就延 长了。如果以完美的形式运用最纯洁的心灵力量,就 能使暴力的冲动短暂缓解。为了进行这项训练,延长 对个人心灵的培训绝对必要,以至可以让一位彻底的 萨提亚格拉哈者成为接近完美的人,如果他不是十全 十美的话。我们不会全都突然变成这样的人,但如果 我的主张是正确的话。《青年印度》,1927年11月3日,第369页。

就我所知它是对的——我们 身上的萨提亚格拉哈精神越是伟大,我们就将成为越 好的人。我认为萨提亚格拉哈的运用是无可争议的, 它是这样一种力量,当普及时,它将给社会理想带来 革命性的变化,结束专制暴政,废除日益增长的军国 主义。

在军国主义的影响下,西方国家正在呻吟,在 穷兵黩武的压力下他们几乎接近死亡,可他们竟然还 许诺要横扫东方各个民族。在过去的斗争中,即使只 产生了几位愿意致力于成为尽可能完美的萨提亚格 拉哈的印度人,在最真实的意义上讲,他们木仅帮助 了自己,也帮助了整个人类。这样看来,萨提亚格拉 哈是最高尚、最好的教育。

它不应该被安排在儿童的 普通教育之后,而应该在此之前,在孩子开始学习写 字母之前,在获得世俗知识之前。不容否认孩子应该 先了解心灵是什么、真理是什么、爱是什么,以及心灵 潜伏着的力量是什么。它应该是孩子学会的真实教 育的精髓。在生活的斗争中,萨提亚格拉哈者容易用 爱征服恨,用真理战胜谎言,用甘愿受苦来制约暴力。

《青年印度》,1927年11月3日,第369页。

萨提亚格拉哈是对真理不屈不挠的追求,是一种 达到真理的决心。

《青年印度》,1925年3月19日,第95页。

在变化的状态中,非暴力是指有意识地忍受痛 苦。它不是温顺地屈服于作恶者的意志,而是用他的 整个心灵来反抗暴君的意志。在此准则下,为了拯救 他的荣誉、他的宗教和他的心灵,一个人可能会蔑视 不公正帝国的一切强权,他为帝国的垮台或新生奠定 了基础。

《青年印度》,1920年8月11日,第3页。

在不正义的事业中,不存在萨提亚格拉哈。在正 义的事业中,如果信奉它的人不下决心,不能战斗到 底并受苦到底,萨提亚格拉哈就没有用。最轻微地 使用暴力经常会挫败一项正义的事业。萨提亚格拉 哈排除任何形态或形式的暴力,无论是思想上的、言 论上的,还是行为上的。如果为了一项正义的事业, 人们愿意受尽磨难而不使用暴力,胜利是确凿无 疑的。

《青年印度》,1921年4月27日,第129页。

既然萨提亚格拉哈是直接采取行动的最强有力 的方法之一,那么一位萨提亚格拉哈者在求助萨提亚 格拉哈之前,要用尽其他一切方法。因此,他将连续 不断地接近当权者,他将求助于公众舆论,影响公众 舆论,向任何一位想听他说话的人,平静、沉着地讲述 他的事情。直到他用尽了所有这些办法,他才用萨提 亚格拉哈。然而,当他听到激励他、召唤他的内心声 音,开始进行萨提亚格拉哈斗争时,他要破釜沉舟,坚 持到底,因为没有退路。

《青年印度》,1927年10月20日,第353页。

萨提亚格拉哈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萨提亚格拉哈 者试图反抗的暴君,有权支配他的身体和财产,但暴 君无权控制他的心灵。心灵是不可征服的,即使身体 遭到监禁,心灵也是不可战胜的。萨提亚格拉哈的整 个学说就是从这条基本真理产生。

《青年印度》,1931年5月21日,第118页。

萨提亚格拉哈是完全的自我谦让、彻底的蒙受耻 辱、无限的忍耐和正大光明的信仰,它是它自身的 报答。

《青年印度》,1925年2月26日,第73页。

萨提亚格拉哈战士的资格和训练 萨提亚格拉哈的字面意思是坚持真理。坚持真 理用无比的威力武装了它的信徒。这种威力或力量 就包含在萨提亚格拉哈一词中。坦诚地说,萨提亚格 拉哈可以用来反抗父母、妻子、孩子,可以用来反抗统 治者,反抗周围的人,甚至反抗整个世界。

这样一种普遍的力量必然消解亲人和陌生人、年 轻人和老年人、男人和女人、朋友和敌人的区别。准 备派上这种用途的力量绝不是身体方面的,不存在使 用暴力的余地。因此,普遍运用的唯一力量只能是阿 希姆萨或爱,换种说法,就是心灵的力量。

出于爱,一个人不能焚烧别人,却能焚烧自己。

因此,一位萨提亚格拉哈战士,即一位文明的抵抗者, 愿意愉快地忍受痛苦直到死亡。

因此,文明的抵抗者尽管竭尽全力要终止现存的 统治,他却不会有意地伤害任何一位英国人,无论在 思想、言论和行为上。对萨提亚格拉哈做必要的简短 解释,可能有利于读者理解并珍惜下列的规定: 1.萨提亚格拉哈战士,即文明的抵抗者,在任何 情况下都不会发怒。

2.他愿意承受对方疯狂的折磨。

3.他将忍受对方的攻击,绝不报复。他不会由于 害怕受到惩罚或打击,而向对方于盛怒之下发布的任 何命令屈服。

4.当权者要逮捕文明抵抗者时,他将自愿被抓 走。如果他有任何财产,而政府部门企图扣压或没收 这些财产的话,他不抵抗。

5.如果文明抵抗者是作为受托人来管理他的财 产,他将拒绝交出财产,甚至为了保护财产,他宁可失 去生命。无论如何,他绝不报复。

6.不报复包括不骂人、不诅咒。

7.文明抵抗者绝不会侮辱他的对手,也不会以最 近杜撰的许多词语参加叫喊。叫喊违背了阿希姆萨 的精神。

8.文明抵抗者不会向英国国旗敬礼,也不会侮辱 它或有关官员,无论官员是英国人还是印度人。

9.在斗争过程中,如果任何人侮辱官员或攻击官 员,文明抵抗者将保护官员,甚至甘冒生命危险。

《青年印度》,1930年2月27日,第69页。

尽管萨提亚格拉哈能做得静悄悄,但它要求萨提 亚格拉哈战士采取某些行动。例如,一位萨提亚格拉 哈战士必须首先发起广泛而又热烈的公众讨论,反对 准备根除的弊端。当公众舆论被鼓动起来反对社会 弊端,则最有权势的人也不敢继续为非作歹或公开提 供帮助。觉醒和明智的公众舆论是萨提亚格拉哈战 士最具潜力的武器。当某人全然不顾一致的公众舆 论,助长社会弊端,那就很清楚地表现了他自外于社 会。但反对这种人,千万不能伤害直接相关的人员。

自外于社会是指完全不和包括了被侵犯个体的社会 合作。理所当然,故意藐视社会的人无权享受社会的 服务。就各种实际目的来说,这些就足够了。特殊情 况下,我们要指示采取特殊的行动。在实际运作中, 为适应每种情况的特殊性,我们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青年印度》,1929年8月8a,第263页。

我们的座右铭必须一直是:用温和的说服和不断 的呼吁来激发人们的思考,打动人们的心灵,促使他 们转变态度。因此,对于和我们观点不一致的人们,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礼貌和耐心。

《青年印度》,1921年9月29日,第306页。

萨提亚格拉哈战士时刻准备战斗,同样也渴望和 平。他必须欢迎任何有利和平的体面机会。

《青年印度》,1931年3月19日,第40页。

萨提亚格拉哈战士绝不会错过一次用体面的措 辞达成的妥协。假如万一失败,他时刻准备战斗。他 不需要事先的准备,他的手段是正大光明的。

《青年印度》,1931年4月16日,第77页。

一旦站在对方的角度开始考虑事情,我们将做到 完全地秉公办事。我知道这么做需要有公平的思想 态度,这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然而,对于萨提亚 格拉哈战士却是绝对地重要。如果设身处地为对方 着想,并理解他们的观点,世上四分之三的苦难和误 解就会消失。我们将很快与对方达成一致意见,或对 他们宽大为怀。

《青年印度》,1925年3月19日,第95页。

萨提亚格拉哈战士不受时间的制约,他承受磨难 的能力是无限的。因此,在萨提亚格拉哈中,不存在 被击败这类事情。

《青年印度》,1925年2月19日,第61页。

然而,如果你相信萨提亚格拉哈的效果,你会高 兴地忍受缓慢的折磨和受苦。当你在骄阳下行走或 静坐时,你不会感到难受。如果你相信这项事业和方 法、信仰神,炎热的太阳对你来说,就会变得凉爽。你 不知疲倦,绝不会说:“好远啊!”,你不会急躁。

不能有片刻的时间浪费在闲聊中,我们必须投身 眼前的工作。如果每个人以这种精神面貌工作,你就 会发觉工作本身是愉快的。

你不可以浪费一粒米或一小片纸,同样你不能浪 费一分钟的时间。它不是我们的,它属于整个民族, 我们是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为使用。

《青年印度》,1925年3月19日,第95页。

我的忠告是,首选萨提亚格拉哈,最后选择还是 萨提亚格拉哈。没有其他或更佳的通往自由的道路。

《哈里真》,1946年9月15日,第312页。

我越来越确信不疑,对于人民来说,重要的事情 不是单靠理性来争取,而是要用他们遭受的磨难来换 取。忍受磨难是人的律法,战争是丛林律法。为了转 变对手,让他学会倾听,忍受磨难比丛林律法更加强 大,否则他对理性的声音充耳不闻。

《青年印度》,1931年11月5日,第341页。

一个人真正忍受磨难就会忘记磨难,他从不计较 受到了多少折磨。忍受磨难带来的快乐,超过了其他 任何快乐。

《青年印度》,1931年3月19日,第41页。

萨提亚格拉哈战士明白,胜利与他无关。但他一 定要知道胜利来自神。他只有受苦受难。

《青年印度》,1927年10月13日,第345页。

纯洁无瑕人的自我牺牲,一百万倍地比牺牲一百 万人强大,假如这一百万人在杀害别人时死去。纯洁 无暇人的甘愿牺牲,是神或人至今能想到的,给予傲 慢暴君的最强大的反击。

《青年印度》,1925年2月12日,第60页。

不合作不是消极状态,而是十分积极的状态,它 比武装抵抗或暴力更积极。消极抵抗是不恰当的用 语。我使用的不合作一词必须是非暴力的,因而不是 惩罚性的,不是报复性的,也不是建立在怀恨、恶意或 仇视的基础上的。

《青年印度》,1920年8月25日,第2页。

我认为不合作不仅仅是非暴力的,它可以是一种 爱的行为,比如我出于爱拒绝合作。事实上,所有的 不合作都是非暴力的,非暴力不合作绝不可能是暴力 行为。它也许不会总是爱的行为,爱具有一种主动的 品质,我们不可能总是从行为本身来推断是否出于 爱。一位外科医生也许非常成功地实施了一项手术, 然而他对病人可能毫无爱心…… 对限制的拒绝是一项权利和责任时,不合作不是 暴力的,即使在不合作过程中,有些人也许饱受磨难。

当不合作仅仅凭借于作恶者的善意,它就是爱的 行为。

《青年印度》,1924年4月10日,第122页。

非暴力的精神必然导致谦卑。非暴力意味着信 任神、基督。如果我们要寻求神的帮助,我们必须怀 着一颗谦卑和悔悟的心来接近他。我们必须表现出 来,就像芒果树结果时,它的枝条下垂一样。它的高 贵在于庄严的卑微中。

不合作者不使用暴力,而是用谨慎的谦卑来努力 吸引人们的关注,并树立榜样。他用扎扎实实的行动 来表明他的信念。他的力量在于立场的正确性,当他 只用行动而尽量不用言论来反对对方时,他的说服力 才会在对方的心目中增加分量。言论,特别是傲慢的 言论,流露出说话者缺乏自信,使对方猜疑行为本身 的可行性。因此,谦卑是迅速获胜的关键。

《青年印度》,1921年1月12日,第13页。

只有当公众的反抗有背后的力量支持时,才会有 效。儿子想反对父亲的某些做法,他怎么办?他恭恭 敬敬地恳求父亲不要再做令人反对的事情。尽管反 复恳求,父亲还是不同意,他就拒绝和父亲合作,哪怕 离开父母的屋檐。这么做纯粹是公正的。如果父子 不文明,他们会吵架、互相辱骂,甚至经常殴打起来。

顺从的儿子总是谦虚、平静、充满深情的。在适当的 时机,是他的爱迫使他采取不合作。父亲理解这种充 满深情的不合作,他无法忍受抛弃儿子或忍受和儿子 分离的痛楚与懊悔。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儿子 不合作的责任是一清二楚的。

这种不合作可能发生在国君和他的人民之间。

在特殊情况下,不合作可以是人民的责任。只有当人 民毫不畏惧、热爱自由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 通常重视本邦的法律,自愿遵守法律,不怕受到法律 的惩罚。理智而且自愿地服从本邦法律是我们不合 作的第一课。

不合作的第二课是忍耐。我们必须忍耐本邦政 府的许多法令法规,即使它们带来了不便。儿子也许 不同意父亲的某些命令,但他服从这些命令。只有当 这些命令不值得忍受或是不道德时,他才拒不服从, 父亲将立即明白这种满怀尊敬的不服从。同样的方 式,只有服从本邦的许多法律条文,人民才能显示出 他们有效的忠诚,他们才能获得文明不服从的权利。

第三课是承受磨难,不能经受磨难的人无法做到 不合作。一个人还没有学会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财产, 甚至家庭,他绝不可能成为不合作者。被不合作激怒 的政府会采取各种镇压措施,这是对爱、耐心、力量的 考验。一个人如果还没有准备好经受严峻的考验,他 不能参与不合作。一群人当中,若只有一两个人掌握 了这三门课,这群人也不适宜参加不合作行动,或没 有为此做好准备。一大群人必须在参与不合作之前 有充分的准备过程,匆匆忙忙地投身不合作只会带来 危害。一些爱国的年轻人不理解我讲的制约条件,越 来越不耐烦。不合作行动的事先准备是必需的,就像 所有重要的事情都需要预先准备一样。一个人不可能 仅仅凭着愿望就能成为不合作者,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青年印度》,1925年1月8日,第14页。

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不合作的界限,开展不合作 就会肆无忌惮,而不是责任,它就会成为犯罪行为。

正确和错误的分界线通常是细小的,以至难以辨别。

但它是一条易损的、不会弄错的界线。

那么,同样被关进监狱的两种人,他们之间有什 么区别呢?一种人是因为做了正确的事而入狱,另一 种人则是因为犯了错误而入狱。他们穿一样的衣服, 吃一样的饭菜,并且要遵守同样的监狱规定。然而犯 了错误入狱的人,极不情愿地服从狱规,他们会悄悄 地违反狱规,甚至可能的话,他们要公开违抗。做了 正确的事而入狱的人,心甘情愿尽量忍受监狱的规 定,他们对事业的贡献,比在监狱外更有价值、更 有用。

的确,一方面,文明不服从运动授权个人不服从 某个邦的不公正或不道德的法律,并试图推翻它们。

它要求参与者温良恭顺,愿意承受不服从带来的刑 罚,满心欢喜地接受监狱的规定,以及忍受狱中的艰 难困苦。

现在,很清楚,一旦非暴力抵抗者被监禁起来,他 的抵抗就停止了,他又开始变得温顺。监禁中,出于 不服从的谦恭,他声称不享有任何特权。他以身作则 的榜样,甚至能改造周围的犯人,感动监狱看守和其 他管教人员。来自力量和认识的这种温顺行为,最终 会结束暴君的专横。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甘愿受苦 是根除弊端和不公正的最快、最好的方法。

《青年印度》,1921年12月29日,第434页。

非暴力是不合作最关键、最基本的部分。也许我 们在其他事情上都失败了,但如果坚持非暴力,仍然 可以继续斗争。如果不能坚守非暴力,我们就可悲地 投降了。我们采取的任何暴力,一定是愚蠢、无知、无 用的愤怒的表示。面临最猖狂的挑衅,仍然保持克制 是军人气质的真正标志。在战争艺术巾,十足的新手 知道,他必须防止中敌人的埋伏。每一种挑衅都是一 个危险的陷阱,我们必须坚定地谨防落入其中。

《青年印度》,1921年7月28日,第237页。

我觉得不合作是如此有力和纯洁的工具,如果以 真诚的精神实施的话,它就像是首先追求神的王国,其 他的一切随着进展就会逐步出现,然后,人民将认识到 他们真正的力量。他们将懂得遵守纪律、自我克制、联 合行动、非暴力、组织群众的价值,学会任何能使国家 伟大和美好的事务,而不是仅仅使国家伟大的事务。

《青年印度》,1920年6月2日,第3页。

不合作和文明不服从是同一棵树的两个不同的 分枝。这棵树称做萨提亚格拉哈。

《青年印度》,1924年12月26日,第429页。

每一位萨提亚格拉哈战士应该拒绝不公正的一 切法律,但不包括刑法类法律,他的目的是让政府屈 服于人民的意志。

《青年印度》,1920年1月21日,第3页。

如果我发现,父亲把令良心反感的法律强加于 我,为避免引发剧烈的冲突,我会满怀敬意地告诉他, 我不能服从。用这种方式,我没做什么,只是公正地 对待父亲……我自己按照这种方法做事,得到了极大 的益处,并且一直对别人宣讲。如果我对父亲满怀敬 意地说话,那么对朋友也要如此,因而对政府也一样。

《青年印度》,1920年1月21日,第4页。

大规模的文明不服从运动有着不同的立场。它 只能在平静的气氛中经受考验。这种平静是来自力 量而不是软弱,来自知识而不是愚昧。个人的文明不 服从可以是,并且经常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大规模的 文明不服从可以是,并且经常是自私的,也就是说个 人期望从中得到自己的好处。在南非,卡兰巴赫 (Kallenbach)和波拉克(Polak)开展了为别人利益进 行的文明不服从。他们没有从中获益。群众性的文 明不服从,参与者期待从中获得个人益处,比如说,废 除每年向合同已过期的劳动者、他们的妻子、长大的 孩子征收的人头税。在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中, 如果抵抗者理解这个道理就足够了…… 我们必须打消这样的想法:每当有人被捕,就发 起声势浩大的示威运动来威胁政府。相反,我们必须 把被捕看作是不合作者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打 仗的战士追求死亡,我们必须追求被捕和坐牢。我们 期待用呼吁的方式击败政府的反对,而不是逃避坐 牢,甚至我们已准备好全都被捕和坐牢。文明不服从 尤其意味着我们愿意向单个没有武器的警察投案。

我们的胜利在于无数的人被送进监狱,就像绵羊被送 往屠宰场一样。假如世上的绵羊心甘情愿被送往屠 宰场,它们早就从屠夫的刀下拯救了自己。我们的胜 利在于没有做错事而被监禁。我们越是纯洁无瑕,我 们的力量就越强大,胜利也就越快到来。

实际上政府胆小怯懦。我们害怕坐牢,政府利用 了我们对监狱的恐惧。如果男男女女们把监狱当做 疗养胜地,我们就不会为人狱的亲人担惊受怕。我们 南非的同胞给监狱起了一个绰号:帝王宾馆。

我们已有很长时间,精神上不服从本邦的法律, 我们过于频繁地悄悄规避法律,现在,这样的行为突 然适合文明不服从运动了。文明的不服从必定是公 开的、非暴力的。

彻底的文明不服从是和平抵抗——一拒绝服从本 邦制定的每一项法律。这么做肯定比武装反抗危险 得多。如果文明抵抗者做好面临极度艰难的准备,政 府就绝对不可能把它镇压下去。文明不服从基于这 样的固有信念:无辜者的受苦受难是绝对有效的。文 明抵抗者默默无声的走进监狱,营造出一种平静的气 氛。当没有人反抗时,作恶者会厌倦他的恶行。当受 害者逆来顺受时,施暴者也会索然无味。我们开始一 项意义如此重大的事业之前,至少在人民代表方面必 须充分把握文明抵抗的成功条件。最快捷的纠正方法 总是充满着最大的危险,需要最巧妙的技巧来处理。

《青年印度》,1921年8月4日,第244页。

我希望我能说服大家,文明不服从是公民与生俱 来的权利。如果有谁放弃了这项权利,他就不再是人 了。文明不服从绝不会带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罪 犯的不服从则可能导致这种情况。每个邦用武力镇 压罪犯的不服从。如果哪个邦不这样做,它就会灭 亡。但谁要想镇压文明不服从,就是在企图禁锢良 心,只会增加文明不服从的力量和纯洁性。文明抵抗 者绝不使用武器,他对政府没有危害,他愿意倾听公 众舆论的声音。然而,他对独裁统治形成威胁,他参 与公众舆论反对政府,他要推翻独裁统治。当政府变 得目无法纪,或腐败猖獗,文明不服从就成为一项神 圣的责任。并且,若某个人和这样的政府做交易,就 是同流合污。

因此,把文明不服从应用到反对某项法令或法律 上时,可以对这种做法是否明智提出疑问,可以建议 延期和谨慎。但文明不服从的权利不容置疑,它是人 与生俱来的权利,就像一个人的自尊一样不可放弃。

在坚持文明不服从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所有能 够想象到的限制条件。要做好一切准备防止暴力或 混乱状况的发生。它使用的范围也应限于特定情况 下的罕见的需要。

《青年印度》,1922年1月5日,第5页。

除非我们能够在最严酷的挑衅面前控制住自己 的脾气,否则胜利遥不可及。在冲突中保持平静是一 位战士必不可少的品质。在严重的挑衅下,如果不合 作者失去平静与安宁,他就毫无作用…… 这么说肯定不会错。直到群众的行为像训练有素 的士兵,文明不合作运动才是可行的。直到我们能够确 保每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就像在自己家里那样安全,我们 才能够诉诸于文明不服从。我们仅给予保证还不够,我 们还要让每位英国人感到安全。英国人的安全不是由于 他们手握刺刀,而是出于我们对非暴力的活生生的信念。

这不仅仅是成功的条件,也是进行眼下这场运动的条件。

除此,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指导不合作运动。

《青年印度》,1921年8月25日,第268页。

我从不认为我是最早的一位萨提亚格拉哈战士。

我主张,它的学说几乎到处都能应用,它有待于展现 和证明,它的学说被成千上万不同年龄和地区的人民 吸收。我知道,我仍然在尝试过程中。因而我使自己 保持谦卑,并扎根于土壤中。在这种谦卑状态下,我 紧紧追随真正的萨提亚格拉哈战士的榜样,就像孩子 在追随母亲的胸膛。

《青年印度》,1927年9月22日,第317页。

萨提亚格拉哈以神的活生生的存在和指引为先 决条件。领导人不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而是仰仗神。

就像有个内心的声音在指引他的行动。

《青年印度》,1928年8月2日,第260页。

如果我们想要避免暴民法,希望国家有秩序地进 步,声称是群众领导者的人,必须坚定地防止被群众 领导。我相信,只是反对某人的意见,服从群众的意 见,不仅不够,而且在关键时刻,如果群众失去了理 性,领导人不应该服从他们的意见。

《青年印度》,1920年7月14日,第4页。

事情有两个方面——外在的和内在的。对我来 说,纯粹是以哪个方面为重点的问题。外在的方面除 非有助于内在的方面,否则毫无意义。所有真正的艺 术是心灵的表达。只有外在的形式表达出人的内在 精神,它才有价值…… 我知道许多人自称为艺术家,并被人们认可,然 而在他们的作品中,绝对没有丝毫的心灵升华和涌 动…… 以奥斯卡·王尔德为例。我提到他,是因为我 在英国的时候,人们正在广泛地讨论他……王尔德仅 仅从外在形式中看到最高级的艺术,因此,他对不道 德行为的美化获得了成功。所有真正的艺术一定会 帮助心灵亲证内在的自我。拿我自己来说,我发现没 有外在的形式,我也完全可以做到心灵的自我亲证。

因而我可以声称,在我的生活中,有足够的真正的艺 术,尽管你可能看不到你认为的与我有关的艺术品。

我的房间也许家徒四壁,连屋顶都拆掉了,这样我就 能凝视头上布满繁星的天空,它拥有着广阔无边的美 丽。当我抬头仰望星光点点的天空时,有哪位自觉的 艺术家能给我展现眼前的全方位景象?然而,这并不 意味着我拒绝接受通常认为的艺术作品的价值,只是 我个人觉得,这些作品与大自然中永恒美的象征比较 起来,显得多么的不充分。人的艺术作品唯有帮助心 灵达到自我亲证,才有价值。

我觉察到美在真理中,或通过真理表现出来。所 有的真理,不仅仅是诚实的观点,而且诚实的面礼,诚 实的图画,或诚实的歌曲,都是极其美的。人们通常 看不见美在真理中,普通人远离真理,对其中的美视 而不见。无论何时,当人们在真理中开始觉察到美, 真正的艺术才会出现。

仅仅靠外表的形式不会使一样东西美丽。对一 位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只有当外表显示出内在真实光 芒的时候,外表才是美丽的。就像我曾经说过的,没 有与真理脱离的美。另一方面,真理显现自己的方 式,可能表面上一点也不美。听说在苏格拉底生活的 年代,他是最真实的人,然而他的外貌据说是古希腊 最难看的。然而,在我的心目中,他是美的,因为他一 生努力追求真理,也许你还记得苏格拉底的外表没有 妨碍菲迪亚斯欣赏他身上的真实之美,尽管作为艺 术家,菲迪亚斯已经习惯从外表上看到美!

真理和谬误经常并存,善与恶经常在一起。艺术 家对事情的正确感知和错误的感知也常常并存。当艺 术家正确的感知发挥作用时,真正的美才能创造出来。

如果在生活中,这样的时刻很罕见,在艺术中也一样。

《青年印度》,1924年11月13日,第377页。

首先要追寻的是真理,然后美和善会降临到你身 上。在我看来,耶稣是卓越的艺术家,因为他发现并 表达了真理,穆罕穆德也是这样,在阿拉伯所有的文 学中,古兰经是最完美的作品。无论如何,这是学者 们说的。这是因为他们两人首先追寻真理,然后优美 的表达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但耶稣和穆罕穆德都没有 写过关于艺术的论述。我渴求的是真理和美,为此而 生,并愿为此而死。

“难道不会有一些艺术家能够在美中或经由美觉 察到真理?” 也许有些人会的,这里就像在别处一样,我必须 想到许许多多的人。我们无法培训许许多多的人,使 他们获得一种美的感知,以便从美中觉察到真理。先 向人们显示真理,之后,他们会看到美……依我之见, 对那些忍饥挨饿的千百万人来说,无论什么有用的东 西,都是美的。现在,让我们首先提供生活必需品,然 后,生活中所有的优雅和装饰将随之而来。

《青年印度》,1924年11月20日,第386页。

总之,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纯洁。

《青年印度》,1927年10月20日,第350页。

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注意到形式,也注意到藏在背后 的内涵。有一种艺术扼杀生命,有一种艺术赋予生 命……真正的艺术一定是作者幸福、满足和纯洁的证明。

《青年印度》,1921年8月11日,第253页。

谁能否认今日许多充当科学和艺术的东西毁坏 了心灵,而不是提升心灵;助长我们最低下的情欲,而 不是激发我们最好的一面?

《青年印度》,1927年8月11日,第255页。

有一条著名的经典格言现在成了谚语:内心没有 音乐的人不是苦行僧就是一头野兽。我们还远远不 是苦行僧,某种程度上,我们缺乏音乐,我们是野兽的 近亲。理解音乐就是把它转化到生活中去。目前普 遍的冲突是我们悲哀困境的迹象…… 哪里有不和谐,并且每个人各唱各的调,哪里就 有邪恶的政府或无政府……哪里有肮脏、卑鄙和悲 惨,哪里就不可能有音乐。它们营造的气氛与音乐的 气氛是截然对立的。如果我们给予音乐宽泛的解释, 即我们理解的音乐是团结、和谐、互相帮助,也许可以 说生活的任何方面都少不了音乐。

如今的音乐被看作是女声歌唱家嗓音的成果。

我们竭力克服羞怯,把姐妹和女儿送到音乐学校。当 嗓音失去了甜美就成为最佳嗓音,这似乎是迷信的 想法。

实话说,音乐是古老而神圣的艺术。Sama Ve- da是音乐的宝库,古兰经里的ayat②只能以音乐的 方式朗诵。大卫的赞美诗会让你陶醉,使你联想到 Sama Veda中的赞美诗。让我们复兴这种艺术…… 更进一步来讲,如果我们想看到音乐走进千千万 万的穷人家里,我们应该都穿上土布衣服,并参与手 工纺纱。手工纺车的音乐是送给所有人的免费礼物, 因而更加悦耳动听。它是千百万人的希望、安慰和依 靠,因而对我来说,它是真正美好的音乐。

《青年印度》,1926年4月15日,第140页。

音乐使我平静。记得有时候,我因为某些事情焦 虑万分,音乐让我平静下来。音乐帮助我克制愤怒。

记得有时候,我深深地沉浸在一首赞美诗里,同样的 内容如果用散文形式表达,就打动不了我。我还发 现,当赞美诗唱得不协调时,我就不明白它的含义。

当人们唱得和谐优美时,就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深刻 的印象。当我聆听用悦耳的声音朗诵《薄伽梵歌》时, 我从来不会感到疲倦。听得越多,它的含义就越深地 进入我的心里。我从小就听到人们悦耳地朗诵罗摩 衍那,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许多年过去了,我还记 得,当年的印象一点没有褪色。我清楚地记得,当人 们以极其甜美的声调对我唱赞美诗:“主的道路是为 勇敢者准备的,不是为了懦夫。”我从来不曾那么感动 过。1907年在德兰士瓦省我遭到了几乎是致命的袭 击,应我的请求,当Oliver Doke温柔地对我唱《慈光 引领》,伤口的疼痛减轻了。

但愿没有人会从中推论说我了解音乐。相反,更 准确地说,我的音乐知识只是初级水平。我不能批判 性地评论音乐。我能说的是我欣赏质朴的好音乐。

我并不认为,因为音乐对我的影响始终是好的, 它对别人影响也是好的。相反,我知道许多人利用音 乐去满足他们的情欲。总之,我们可以说,由于个人 的性情不同,音乐产生的效果不同。就像图尔西达 斯唱的: “造物主在世上创造了一切东西,善恶混合在 一起。” “然而善人弃恶扬善,就像寓言中的天鹅,只吸食 奶中精华,而把其中的水分弃之不饮。” 《青年印度》,1929年1月10日,第15页。

提及各邦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毫无疑问是报刊必 要的内容,是激发公众舆论的方法。只是我的见识很 狭隘,我不是为了报刊而大谈报刊,而是把它看成是 实现今生使命的一种帮助。我的使命是在严格的约 束下,通过榜样和戒律教导人们运用无以匹敌的萨提 亚格拉哈武器,它是非暴力和真理的直接、必然的结 果。我焦虑不安,的确急不可耐地想要证明除了非暴 力,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医治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它 足以感化最冷酷的心。为了忠实于我的信仰,因此我 的写作没有愤怒和恶意。我不会写无聊的文章,不会 写仅仅激发情欲的文章。读者可能不了解,我一周又 一周地忙于严谨地选择写作主题和使用的词汇,这是 我的一项训练,使我能审视自己,发现弱点。我的自 负经常驱使我投机取巧地表述,或我的愤怒驱使我使 用刺耳的形容词。这是严峻的考验,也是清除恶习的 很好训练。读者看到《青年印度》的页面装帧美观,有 时候,用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喜欢说的一句 话:“这一定是位好老头。”是的,但愿大家理解人的完 善是谨慎、虔诚地培养出来的。如果已经证明那些和 我怀有相同见解的人能够接受这一点,愿读者理解, 当这种完善变得十分自然,也就是当我无法作恶,并 且当刺耳的或傲慢的词句不再出现时(而这一点是随 时可能发生的),我的思想世界,到那时,或不用等到 那时,我的非暴力就能感动全世界所有的人。我已把 并非不可能的理想或考验摆放在自己和读者面前。

《青年印度》,1925年7月2日,第232页。

我不知道我是从哪里进入这座研究所的?像我 这样的乡下人,无言地站着,充满着敬畏和惊奇,在这 里是没有地位的。我不想说得太多。所有我能说的 是,你在这里看到的各种巨大的实验室和电器装置, 来自无数人的非自愿的强迫劳动。

印度的人道主义工业策略,对我来说是手工纺织 的光荣复兴,因为仅仅靠它就能立即消除贫困。贫困 正在这片大地上导致无数的人在自己的农舍饱受折 磨。为了便于增加国家的生产能力,其他的事情可在 以后逐步办理。因此我愿意让所有受过科学训练的 年青人运用他们的技能制造手工纺车,如果可能的 话,它将是印度农舍里一种更为有效的生产工具。我 不反对科学的这种进步。相反我赞美西方科学的精 神,即使这种赞美是有所保留的,那是因为西方科学 家不关心神的低级创造物。我极其厌恶活体解剖。

我憎恨以科学和人类的名义屠杀无辜的生命,这种屠 杀是不可原谅的。沾满无辜者鲜血的所有科学发现, 我认为是没有好下场的。如果不进行活体解剖,就发 现不了血液循环的理论,人类不靠它也能过得很好。

当西方诚实的科学家对目前寻找知识的方法加以限 制时,我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未来采取的措施不仅要 注意人类大家庭,也要关心所有的生物。正如我们虽 然缓慢,但确实能发现以下观点的谬误一样。这种观 点认为:印度教徒靠贬黜他们中的“老五”能够繁荣, 或西方人靠着剥削和贬黜东方和非洲国家能够崛起 或生存。到了成熟的时候,我们将认识到我们对低等 生物的支配不是为了屠杀他们,而是因为它们的利益 和我们的利益同样重要。我肯定他们和我一样也被 赋予了灵魂。

《青年印度》,1925年12月17日,第440页。

我必须坦诚地说,我不在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划 分明确的界线,或作任何的区分。有损于个人道德的 经济学是邪恶的,因而也是有罪的。允许一个国家掠 夺别国的经济学是不道德的。购买和使用“苦力”制 造的物品是可耻的。食用美国产的面粉,而让我的邻 居——粮食商人由于缺少顾客而挨饿,这是可耻的。

同样,如果我明明知道穿上邻居纺纱工和织布工做的 衣服,会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我却穿着最新式的摄 政街(Regent)街的华丽衣服,也是可耻的。

《青年印度》,1921年10月13日,第325页。

忽视或不顾道德价值的经济学是虚伪的。非暴 力法则扩展到经济学领域意味着在国际商业的管理 中,一定要把道德价值的因素考虑进去。

《青年印度》,1924年12月26日,第421页。

人的至尊:全部就业 至关重要的是为人考虑。

《青年印度》,1924年11月13日,第378页。

对于正在挨饿而又懒惰的人来说,唯一能够采取 的办法是让他工作,并答应把食物当做他的劳动报 酬。这种办法是神允许的。

《青年印度》,1921年10月13日,第325页。

我不敢把神的启示带到他们面前。饥饿的数百 万人神情暗淡,他们唯一的神就是食物,把神的指示 摆在他们面前,就像摆在狗的面前。只有向他们提供 郑重的工作信息,我才能够宣讲神的启示。

《青年印度》,1931年10月15日,第310页。

只要还有一位健全的男人或女人没有工作或食 物,我们就应该为休息或丰盛的饭菜感到羞愧。

《青年印度》,1921年10月6日,第314页。

根据我自己对印度,乃至对整个世界经济体制的 设想,没有人会缺吃少穿。换种说法,就是每个人应 该有足够的工作来保证吃穿的需要。满足基本生活 需求的生产手段,只有掌握在群众手里,才有可能普 遍实现这个理想。应该像神赋予的空气和水一样,所 有的人都能够免费得到这些生产手段。而不能把它 们变成剥削别人的买卖工具。任何国家、民族或一群 人的垄断都是不公正的。忽视这个简单的原则导致 了人们的赤贫,我们不仅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目睹了 赤贫,在世界其他的地方也有。

《青年印度》,1928年11月15日,第381页。

我相信扩大人的需求,并使用机器生产来满足需 求,不会使世界向着它的目标迈进一步……我对毁灭 距离和时间的疯狂渴望义愤填膺,对增加兽欲的疯狂 渴望,以及为了追求满足跑到天涯海角去的疯狂渴望 深恶痛绝。如果现代文明就是所有这些,我就理解它 为什么这么做了,我称它为恶魔。

《青年印度》,1927年3月17日,第85页。

也许我们可以期待欧洲由于她的杰出的科学才 智,能够认识到明显的事实并且顺原路折回,从道德 败坏的工业化中,找到一条出路。没必要回归到过去 绝对的简朴中。但我们将重新组织起来,让乡村生活 占据主导地位,让野蛮和物质的力量服从于精神的 力量。

《青年印度》,1925年8月6日,第273页。

神创造人,是让人为了食物而劳动,神说不劳而 食的人是贼。

《青年印度》,1921年10月13日,第325页。

把你的才能投入到为国家服务中,而不要考虑怎 样把它转变成金钱。如果你是位医生,印度有足够多 的疾病需要你运用全部的医术。如果你是位律师,印 度有足够多的冲突与纷争,你不要制造更多的麻烦, 而是调息这些纷争,停止诉讼。如果你是位工程师, 你就建筑样板房屋,适宜我们人民的收入水平和需 要,并且房间里流动着健康、新鲜的空气。你学到的 一切都会派上用场。

《青年印度》,1931年11月5日,第384页。

我的理想是公平分配,但是至今为止,我明白这 个理想还没有实现。因此我为公平分配而工作。

《青年印度》,1927年3月1日,第86页。

互相依靠是,并且应该是和自给自足同等重要的 理想。人是一种社会存在。没有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他不能亲证他和宇宙的统一性,或不能克服他的自我 中心。社会性的互相依靠能够考验他的宗教信仰,并 在现实的试金石上证明他自己。如果一个人使自己 完全摆脱了对同胞的所有依靠,他就会变得如此的骄 傲和自负,以致真的成为世界的负担和累赘。依靠社 会,教会他懂得谦逊。显然,一个人应该能够满足他 的绝大多数的基本需要,但对我来说,同样显然的是, 当自给自足使人脱离社会时,它几乎成为罪过。甚至 在种植棉花到纺纱的所有劳动中,他也不可能全靠自 己。在某些阶段或其他时候,他需要家里人的帮助。

如果他能接受自己家里人的帮助,为什么不能接受邻 居的帮助?或者想想重要的谚语“世界是我的家”,它 的含义是什么?

《青年印度》,1926年5月13日,第1 79页。

老是期待别人帮助的人没有做到自助,他自负又 自欺。作为群体,不同的成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 立,并且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这样我们每个人发挥自 己的作用,服从自助的规则,并且为了共同的利益和 其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被称为是国家的仆人。

《青年印度》,1926年5月13日,第179页。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云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