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区|道家老子的思想《老子》名言摘抄……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道家老子的思想《老子》名言摘抄……

道家老子的思想《老子》名言摘抄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①。(《老子·三十六》)

【注释】①翕(xT):意为收敛、闭合。固:必然。微明:些微的显现,征兆。

【白话文译文】将要闭合的,必先张开;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隆;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予。这就是将要发生变化的些微征兆。

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

【白话文译文】柔弱可以胜过刚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老子·三十七》)

【注释】①常:恒,永远。无为:顺其自然,不妄为。

【白话文译文】道永远顺其自然、不妄为,然而天下万事万物没有哪一样不是它的所作所为所成就的。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三十九》)

【白话文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①。(《老子·四十》)

【注释】①反:返,向相反方向运动、变化。弱:柔弱。

【白话文译文】反动是道的运动的形式,柔弱是道的作用的表现。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①。(《老子·四十》)

【注释】①有、无:这里不是生成论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本体论、逻辑上的概念。“有生于无”,并非无先于有,而是无中本来就蕴涵着“有”;“有”、“无”统一于“道”。

【白话文译文】无中生有,有生万物。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②。(《老子·四十-》)

【注释】①夷:平坦。颣(1ei):缺点,引申为崎岖。谷:峡谷。辱:黑垢。②隅(yu):角。器:器皿。象:形象。“大方”也可解释为无边无际之“方”,因为大到无边无际了,也就无所谓“角”;可是没有了“角”,“方”还成为其“方”吗?

【白话文译文】光明的道好像有些暗昧,前进的道好像有些后退,平坦的道好像有些崎岖,崇高的德好像低下的峡谷,纯粹洁白的东西好像有些黑垢,大德好像有些不足。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皿反而在最后形成,最大的声乐反而听不到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

【注释】①一:“元气”或“混沌体”。二:阴阳二气,或天地。三:阴阳二气交合产生的和气。

【白话文译文】道运动产生一个混沌体元气,元气孕育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合产生和气,和气化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朝阳,其中的阴阳二气相互交会而和合。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亭毒之,养之覆之①。(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⑦。(《老子·五

【注释】①亭、毒:安、定、成、熟。德:道内在于万物,分化于万物即为“德”。②玄:深远。

【白话文译文】道产生万物,并内在于万物而抚养它们。使万物成长、发育,使万物安定、成熟,养育它们、保护它们。(道)生成万物而不占为已有,养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使万物成长而不加以主宰、干涉,这就是最深的德。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①。孰知其极?其无正②。(《老子·五十八》)

【注释】①倚(yi):依靠,依附。②极:极限,究竟。正:定准。

【白话文译文】幸福依附在灾祸旁边,灾祸埋伏在幸福里面。谁能知道福祸的究竟啊?它们何时出现,没有什么定准。《庄子》

有生(有)不生,有化(有)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①。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②。《黄帝书》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③。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列子·天瑞》)

【注释】①生、化:产生,变化。不生者、不化者:不被他物所生、不被他物所化者,指“道”。阴阳:阴阳二气。②疑独:独立永存。穷:尽头。③《黄帝书》:战国中期阐发老子思想的道家著作。谷:虚空。神:奇妙作用。玄牝:幽深、奥妙的雌性,指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是有形的生生之源。勤:费力。

【白话文译文】有被他物所生的、有不被他物所生的,有被他物所化的、有不被他物所化的。不被他物所生的能使他物产生,不被他物所化的能使他物变化。产生的不得不产生,变化的不得不变化,因此事物经常产生、经常变化。经常产生、经常变化的,时刻在产生、时刻在变化,像阴阳啊,像眷、夏、秋、冬四时啊。不被他物所生的就是独立永存的道,不被他物所化的就是循环往复的道的运动。循环往复,它的边际没有终结;独立永存,它的规律不可穷尽。《黄帝书》说:“虚空的神妙作用是无休无止的,这就是生命之门‘玄牝’。命门‘玄牝’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它连绵不断、若有若无,发挥作用却不费力气。所以产生万物的不被他物所生,使万物变化的不为他物所化。”(这就是生生之道。)

或谓子列子曰:“子奚贵虚?”列子曰:“虚者无贵也。”①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静、莫如虚。静也虚也,得其居矣;取也与也,失其所矣。”②(《列子·天瑞》)

【注释】①或:有人。子列子:子是古时对人的尊称;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道家人物,应比庄子早,《庄子》把他描写成了一个真人、神人;著有《列子》。②虚:相当于老子的“无”,而不是“空”。

【白话文译文】有人问列子:“先生,您怎么以虚为贵呢?”列子说:“虚,是无所谓贵贱的。”列子说:“排除人为的名称概念,莫如清静、虚无。保持清静、虚无,就掌握了道的所在;追求得失、予取,就丧失了事物的本性。”

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①。(《吕氏春秋·不二》)

【注释】①贵:以什么为贵。老聃(dan):老子。墨翟(df):墨家创始人墨子。陈骈(pian):当为道家人物。阳生:杨朱,道家人物。势:地位、权势,为法家思想;兵家则为“形势”。

【白话文译文】老子以柔弱为贵,孔子以仁爱为贵,墨子以兼爱为贵,关尹以清静为贵,列子以虚无为贵,陈骈以齐一为贵(近于庄子万物一齐的思想),杨朱以自己为贵,孙膑以形势为贵,王廖以处先为贵,儿良以处后为贵。《淮南子》

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声。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太山之高①。何则?小有所志,大有所忘②。(《淮南子·俶(chu)真训》)

【注释】①太山:泰山。②志:注意。

【白话文译文】眼睛细察毫毛毛尖的时候,耳朵没听到雷霆的巨响。耳朵细辨玉石之音的时候,目中不见泰山的巨大。因为只专注于小的,结果把大的忘了。《老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②。(《老子·七》)

【注释】①生:生存,存在。②是以:因此。私:自己,自私。

【白话文译文】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因为它们不自私地为自己生存,因此能够长久地生存。因此圣人能够做到身居人后反而先得到或先到达,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这难道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吗?却因此能够成全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①。(《老子·八》)

【注释】①上善:尚好,很好。几于:近于。

【白话文译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夺什么,停留在大家都厌恶的低洼处,因此接近于“道”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②。功成身退,天之道也③。(《老子·九》)

【注释】①盈:满溢,过度。已:止。锐:使之尖锐,显露锋芒。②咎:罪过,祸害。③功成:原文为“功遂”。天:自然。

【白话文译文】端着满满溢流的,不如适可而止;怀揣着尖锐的,那尖锐将很难长期保全(不被折断)。金玉满堂,未必能够守得住;富贵骄横,祸害临头。功业完成了,就退居隐藏,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②。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③。(《老子·十二》)

【注释】①五色:青、黄、黑、白、赤五种原色,形容色彩斑斓、缤纷多彩。五音:宫、商、角、徵(zhi)、羽,古代的五种基本音阶,指许多声音嘈(ca。)杂烦听。五味:酸、辣、苦、成、甜,泛指各种味道。爽:差失,失去知觉。②畋(tian):打猎。妨:妨害。

【白话文译文】斑斓、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繁多的音乐让人听觉失聪,千奇百怪的饮食使人的味觉不再灵敏。驰骋田猎,令人激荡狂放;稀奇难得的东西,往往诱人图谋不轨、从而带来伤害。因此得道的圣人只求内身而不求外物,只求吃饱穿暖、过着简朴的生活,不去奢求那花花绿绿、犬马声色、充满物欲的“欲望世界”,舍去外在的东西而坚守内在的东西。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①?(《老子·十三》)

【注释】①贵:重视。

【白话文译文】什么叫作重视大祸患像(重视)身体呢?因为我之所以有大祸患,是因为置身其中了,如果我不置身其中,我哪有什么祸患呢?

知常(乃)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①。(《老子·十六》)

【注释】①常:恒,万物往复运动变化的规律。容:宽容,包容。全:周全;有的版本为“王”。天:自然

【白话文译文】知道了万物往复运动变化的规律就会宽容,宽容就会公道无私,公道无私就会遍爱周全,遍爱周全就接近自然了,自然就接近道了,体道而行就能长久,进而终身没有危险。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①。(《老子·十九》)

【注释】①素:没有染色的丝。朴:没有雕琢的木。

【白话文译文】保持朴素自然,减少私欲。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①。(《老子·二十》)

【注释】①畏:畏惧,害怕。

【白话文译文】大家都畏惧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惧。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①。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②。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③。(《老子·二十八》)

【注释】①谿:万水就下的途径,最低下之处。常德:永恒的德。②谷:万物所趋势的地方,川谷。朴:老子“道”的别名。③器:道化的、具体的万物。

【白话文译文】知道了事物雄强的一面,却守着其雌柔的一面,这就成了天下万水归总的最低下之处;成了天下万水归总的最低下之处,永恒的德就不会失去,从而恢复到婴儿的状态。知道了事物荣耀的一面,却守着其卑陋的一面,这就成了万物归总的低洼之处;成了万物归总的低洼之处,永恒的德就充分了,从而恢复到质朴的道的状态。质朴的道分散、具化为万物,圣人体道用道,进而为人君。(人君学道之自然)大治无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①。(《老子·三十三》)

【注释】①明:英明。

【白话文译文】能够认识、看透他人,是智慧;能够认识、评判自己,是英明。战胜别人,凭的是力量;战胜自己,凭的是坚强。能够知足,在心理上就富有了。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③。(《老子·四十四》)

【注释】①亲:亲切。多:重,贵重。病:害。②费:费用,花费。③辱:屈辱。

【白话文译文】名利与生命谁更亲切?生命与财物谁更贵重?得到与失去哪个有害?爱的太多,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藏的太多,(一旦损失)必然会损失惨重。因此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可以长期平安无事了。

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①。(《老子·四十六》)

【注释】①咎:过错、祸患。常足:恒久的满足。

【白话文译文】没有比贪婪更大的过错了,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祸患了。因此懂得满足的满足,是永恒的满足。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①。(《老子·六十三》)

【注释】①夫:语气词。诺:许诺,承诺。

【白话文译文】天下的难事,必定从相对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小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看不见他做大事,却在不停地做小事),却最终成就了大事。轻易地许诺,必然有失信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然会遇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难,结果却没有什么困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①。(《老子·六十四》)

【注释】①累土:累,土笼;一笼土、一筐土。

【白话文译文】一搂粗的大树,是从微小的萌芽长成的;九层高的台子,是由一筐筐土堆垒起来的;千里远的长途,是从脚下抬步开始的。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①。(《老子·六十七》)

【注释】①器长(zhang):器物之长,应该是道。

【白话文译文】我有三件宝物,握在手中保全着:一是慈爱,二是节俭,三是不敢身居天下人的前面。慈爱能够勇敢,节俭能够宽裕,不敢身居天下人的前面能够得道(从而能够成其“先”)。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②。(《老子·七十三》)

【注释】①天:自然。②天网:自然的范围。恢恢:广阔而庞大的样子。漏:原文为“失”。

【白话文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见争夺而善于取胜,不听言语而善于回应,没有召呼而自动到来,坦荡而善于筹谋。天罗地网,正义无边,邪恶和非正义虽有一时被疏忽的,但终究是不会被遗漏掉的。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①。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②。(《老子·七十六》)

【注释】①也:语气词。枯槁(kuga。):草木干枯。徒:类别。②处下:向下发展。处上:向上发展。

【白话文译文】人活着的时候形体是柔软的,死后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死后就变得干枯了。因此刚强的东西是属于死亡之列,柔弱的东西是属于生存之列。因此兵器强大就容易遭毁灭,树木强大就容易被摧折。强大的是向下发展的,柔弱的是向上发展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老子·七十七》)

【注释】①人之道:人世的行径。②见:现。贤:多才,有余。

【白话文译文】自然的行径,是减少有余的以补助不足的。人世的行径,则不是这样,而是剥夺不足的以供奉有余的。谁能够做到把有余的拿来以便供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有道的人。因此有道的人做事而不自诩其能,事成而不自居其功,他不想表现自己的过人之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

【注释】①易之:替代它。

【白话文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又没有能胜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替代它。弱能胜强、柔能克刚,天下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去做。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①。(《老子·七十九》)

【注释】①无亲:没有亲近、偏好。与:偕同。

【白话文译文】自然的行径没有亲疏好恶,但经常与善良的人在一起。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①。(《老子·八十-》)

【注释】①信言:真话,实话。辩:巧辩。知:真知。

【白话文译文】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善”应指有道之人的善,而非“仁善”之“善”。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未必知识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未必有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即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①。(《老子·八十-》)

【注释】①积:积累。

【白话文译文】圣人不为自己积累什么,他因为帮助别人,自己就更加富有;因为给予别人,自己所得到的就越多。自然的规律,是使万物得利而无害;圣人的准则,是服务他人而不争。《庄子》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①。(《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遇:对待,相处。

【白话文译文】通过焚烧森林的方法狩猎,能一时得到更多的猎物,但后来却没有了。以欺诈虚伪的态度待人,能一时得到较多的利益,但后来就不会有了。《老子》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①?(《老子·十》)

【注释】①专气:抟(tuan)气,把形气和精气结聚在一起。

【白话文译文】把形气和精气结聚在一起、达到自然的柔和,能像婴儿那样恬淡吗?

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①。(《老子》-五十)

【注释】①徒:类。动:为,妄为。死地:危险、死亡的境地。生生之厚:过度地奉养生命。

【白话文译文】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属于自然长寿一类的,占十分之三;属于自然短命一类的,占十分之三;因为过度地奉养,违反了自然的妄为而死亡的,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过度地奉养生命(反而害了生命)啊!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①。蜂虿虺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②。(《老子·五十五》)

【注释】①赤子:婴儿,婴儿得天地之精华,纯真柔和。②虿(chai):蝎类动物。虺(hui):毒蛇类动物。螫(shi):蜇(zhe)。攫(jue):用脚爪抓取。牝牡(pinmu):雌雄。腹(ZUI)作:指婴儿的生殖器翘起。

【白话文译文】初生的婴儿,蜂蝎毒蛇不伤害他,凶鸟猛兽不攻击他。他的筋骨虽然柔和、拳头却握得很紧。他还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小生殖器却偶尔能坚挺翘起,那是精气旺盛的缘故;他终日号啕、嗓子却不哑,那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子列子问关尹日:“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日:“是纯气之守也,非智巧果敢之列。”①“……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逻物而不慑。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②(《庄子·达生》)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人物,著有《列子》-书。关尹:老子的弟子,姓尹名喜,曾为函谷关令,因此又称关尹。相传老子西去过函谷关时,就是因为他的提议,老子才作《道德经》-书传世。纯气:没有杂念的纯正之气。②物之所造:道,自然。逻(e):遇到。

【白话文译文】列子向关尹问道:“得道的至人在水中潜行而不会窒息,在火上踩踏而感觉不到灼热,在万物的高处行走也不会因为害怕而颤栗。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关尹答道:“是因为他心中保持着没有杂念的纯正之气,而不是由于智慧、灵巧、果断、勇敢等”。关尹接着说道:“统一心性,保养纯气,使性情舍符天道,从而与天道相通。如果做到了这些,似的心性就圆满、精神就无缺口,那么外物从哪里能侵犯他呢!醉酒的人意外从车上掉下来,虽有伤害但不会像非醉酒的人那样被摔死。他的骨骼、关节与非醉酒的人一样而受伤的结果却不同,因为他无心生死得失、心性和精神完全。坐在车上不知道,掉下来也不知道,生死惊惧不在心中,因此碰到外物而不害怕。从醉酒中得到心神的完全尚且如此神奇,何况从天道自然中得到的呢?得道的至人把自己藏在天道自然中,因此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

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①。(《吕氏春秋·有始》)

【注释】①大经:大道,途径。

【白话文译文】天阳地阴,阴阳交合,是一切生命的途径。《老子》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①。(《老子·二》)

【注释】①圣人:道家指得道的人,其意义与儒家的有所不同。

【白话文译文】得道的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事,以无言的态度施行教化。(道自然无为)使万物各自自然成长而不事先拟定一个应该的模样,生育万物而不占为已有,促成万物而不自恃有功,不以成功而自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责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智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②。(《老子·三》)

【注释】①尚贤:崇尚贤能,并授予爵禄或予以名利。②是以:因此。为无为:以无为方式而为。

【白话文译文】不崇尚贤能并予以名利,人们就不会竞相争夺;不珍责难得的东西,人们就不会去盗窃;不见想要的东西,人们就不会心迷意乱。因此圣人施行政治,就是要让人们心胸开阔、温饱无忧、思想简单、身体健壮。常使人们不存虚伪欺诈的心智和侵占的欲念。使有虚伪欺诈心智的人不敢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方式施政,则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①。(《老子·五》)

【注释】①刍(chu)狗:刍,喂牲口用的草;刍狗,指祭祀(jiSi)时用草扎成的草狗,用过就丢弃了。

【白话文译文】天地自然无为、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草狗一样,任它们自生自灭、自然生长;得道的圣人自然无为、无所谓仁爱,对待百姓像草狗一样,任他们自作自息、自由发展。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①。(《老子·十三》)

【注释】①贵以身:以身为贵,就不会轻身以殉物。爱以身:以身为爱,就不会危身以掇(du。,拾取)患。若:乃。身:生命。

【白话文译文】能以贵身而轻物的态度为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能以爱身而远患的态度为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①。(《老子·十八》)

【注释】①六亲:父、子、夫、妻、兄、弟六种人伦关系。

【白话文译文】自然无为的大道废弛了,仁义的说教就产生了;父子夫妻兄弟之间不和睦,父慈子孝的伦理就产生了;国家动乱、国君昏聩,忠臣良将就产生了。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十九》)

【白话文译文】杜绝了社会上的伪智和巧言,人民就能够得到百倍的好处;杜绝了社会上的虚伪和欺诈,人民就能够恢复到从前的父慈子孝;杜绝了巧技和货利,盗贼就没有了。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①。(《老子·二十九》)

【注释】①泰:太,过度。

【白话文译文】得道的圣人治世,(顺性自然、因势利导)远离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政。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①。(《老子·三十》)

【注释】①还(huan):还报,回报。

【白话文译文】以道辅助国君的人,不以兵力(武装)逞强天下。以兵力逞强天下的一定有回报:军队所到过的地方,就长满了荆棘;战争过后,必有荒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①。(《老子·三十-》).

【注释】①兵:兵器。器:器物,东西。美:自以为是,得意洋洋。乐杀人:以杀人为乐。

【白话文译文】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应该拥有或使用的,不得已而使用了,最好持淡漠的态度。胜利了,不自以为是;如果自以为是,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得天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三十八》)

【注释】①上德:德比较多的人。下德是指德比较少的人。是以:因此。

【白话文译文】上德的人不以德自恃、炫耀,因此是有德的;下德的人以德自恃、炫耀,因此是无德的。道丧失了,就有了德;德丧失了,就有了仁;仁丧失了,就有了义;义丧失了,就有了礼。礼,是忠信淡薄的结果,是祸乱的开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①。(《老子·四十九》)

【注释】①无常心:有的版本是“常无心”;没有成见、私心。得善:有人译为圣人得到了善良,有人译为百姓得到了善良。本书从后一种译注。

【白话文译文】得道的圣人没有主观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善良的人我用善良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待他,他们一律得到的是善良;诚信的人我用诚信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用诚信待他,他们一律得到的是诚信。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①……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②(《老子·五十七》)

【注释】①正:清静无欲,正道。奇:出其不意,奇法。无事:不妄为、不滋扰,自然无为。②自化:自我化育,自然发展。

【白话文译文】以清静无欲之道治理国家,以出其不意的方法用兵,以不滋扰、自然无为的策略取得天下。得道的圣人说:“我自然无为,人民就自然发展;我喜欢清静,人民就自然自立;我不滋扰,人民就自然富裕;我不贪婪,人民就自然朴实。”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①。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②。(《老子·六十一》)

【注释】①邦:诸侯国。下流:处下,居于下位。牝(pin):雌性的动物或雌性生殖器,与“牡”相对。老子多次由生命现象感悟人生哲学和政治,体现了老子思想的朴素和敏锐。②以下:用下流、下位的态度对待,谦虚、处下。取:取得信任、认同;也有人注释为“聚”,会聚、聚拢。或:有的。

【白话文译文】(相对于小国)大国应该居于下位;居于下位的雌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经常以静胜雄,以静处下。因此大国用甘居下位的态度对待小国,就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用甘居下位的态度对待大国,就取得大国的认同。所以有的用下住取得了信认,有的用下位取得了认同。大国不过想兼容小国,小国不过想被大国包容。这样大国小国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大国更应该身居下位。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责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②。(《老子·六十四》)

【注释】①为:妄为。执:强持。几成:近乎成功。②欲不欲:求人所不求,如谦下、柔弱、朴素等。学不学:学人所不学,如“道”等。

【白话文译文】妄为的人,终究会遭遇失败;强行持有的人,早晚还会失去。因此得道的圣人不妄为就不会遭遇失败,不强行持有就不会失去。人们干事情,常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自始至终谨慎重视,就不会有因为松懈、轻心而导致的失败了。因此得道的圣人追求人们所不要的,不珍责难得的财货;学习人们所不愿意学的,弥补众人的过失,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敢妄为。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②。(《老子·六十九》)

【注释】①主、客:主,主动进攻;客,被动以守待攻。行(xing)无行(hang):行军没有一定的行列、阵势。攘臂(rangbi):激奋时援起袖子、伸出胳膊。扔:投掷,攻击。执无兵:手中没有兵器可持。②抗兵相若:双方的兵力相当、差不多。哀:闵,戚然,不以用兵为喜。

【白话文译文】用兵有一种说法:“(两军相对峙时)我不敢主动地进攻而是被动地以守待攻,不敢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这就是说行军好像没有一定的阵势,奋臂时好像没有胳膊,攻击时好像没对象,握在手中好像没有兵器。没有比轻敌更大的祸患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老子以“俭,慈,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两军相当时,悲戚的一方胜。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将得而杀之,孰敢①?(《老子·七十四》)

【注释】①为奇:干歪门邪道的事、横事。孰:谁。

【白话文译文】人民不害怕死亡,为什么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呢?倘若使人民平时生活得很好、害怕死亡,而对那些行凶作恶的人,我们抓住了就杀死他们,那么谁还敢行凶作恶呢?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①。夫虽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七十五》)

【注释】①以:因为,由于。有为:拂逆民意的苛政、妄为。求生之厚:生活奢侈,厚养身心。②无以生为:不为生,不以厚生奢养为目标。贤:胜过,贤明。

【白话文译文】人民的饥饿,是由于统治者的税赋太多,因此饥饿。人民难以治理,是由于统治者拂逆民意的妄为,因此难以治理。人民轻视死亡,是由于统治者厚养身心、生活奢侈,因此轻视死亡。因此清静恬淡,不以厚生奢养为目标的人,比厚生奢养的人贤明。

和大怨,必有余怨。以德报怨,安可以为善①?(《老子·七十九》)

【注释】①和:调和。以德报怨:原文为“报怨以德”。孔子在《论语》中说,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正直)报怨”。

【白话文译文】调和了深仇大恨,必然在心里还会留有仇恨。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能够算是妥当的呢?

王主富民,霸主富武①。(《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王:王道,行仁义、施仁政。霸:霸道,尚武力、推法治。

【白话文译文】以王道得天下的君主,想的是让人民富有;以霸道得天下的君主,想的是发展武器。《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①。(《老子·二》)

【注释】①斯:语气词,相当于“夫”。恶已:恶矣,丑。

【白话文译文】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那么丑的观念就产生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①。(《老子·十二》)

【注释】①五色:五彩,形容色彩斑斓、缤纷多彩。五音:形容许多声音、嘈杂之声。

【白话文译文】斑斓、缤纷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繁多的音乐让人听觉失聪。《庄子》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日:“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日:“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日:“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①。(《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①老聃(dan):老子,名聃。至公:大公无私。

【白话文译文】有个荆州人丢失了一张弓,却不肯去寻找,说:“荆州人丢失了弓,必被荆州人捡到,又何必去寻找呢?”(对于荆州人来说,无得无失)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去掉‘荆州’就行了。”(人丢了弓,人得了弓。对于人类来说,无得无失)老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去掉‘人’就行了。”(无人失弓,无人得弓。对于道来说,无得无失。因为万物包括人,都是道的产物)因此老子达到了大公无私。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②。(《老子·四十五》)

【注释】①冲:虚空。②屈:弯曲。讷(ne):言语迟钝。

【白话文译文】最圆满的东西好像有什么不全,但它的作用并不欠缺。最充满的东西好像有什么虚空,但它的作用没有穷尽。笔直的好像有些弯曲,灵巧的好像有些拙笨,雄辩的好像有些木讷。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①。(《老子·四十八》)

【注释】①为学:追求外在的知识,如礼乐、政教、自然常识等。为道:追求对道的体会,如体道、悟道。损:减少心中的妄想杂念。无为:不妄为。无事:不滋事,无扰民之事。

【白话文译文】追求外在的知识,多多益善;追求对道的体会,则(妄想妄为)越少越好。少之又少,从而达到不妄想不妄为。不妄想不妄为,则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天下是以无事、不扰民的无为取得的,等到有事、妄为了,就不能够取得天下了。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老子·六十》)

【注释】①小鲜:小鱼。(要小心谨慎,不可频繁地用大锅铲翻来翻去)

【白话文译文】治理大国,就像烹饪(pengren)小鱼。

【感悟】政策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人民需要一个相对的平静。治理大国,更应该谨慎。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①。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②。(《老子·六十六》)

【注释】①百谷:百川,“泉出通川为谷”。②上民:位居民之上,统治人民。先民:位居民之前,率领人民。不重:不累。

【白话文译文】大江大海之所以能够海纳百川、成为许多河流汇聚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下,因而能够成为许多河流汇聚的地方。因此得道的圣人要想在上面统治人民,言语必须谦让,让人民有优先的话语权;要想在前面率领人民,利益必须谦让,做到先人后己。因而圣人在上面而人民感觉不到压迫,在前面而人民感觉不到危害。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拥戴他而不觉得厌倦。由于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人能够与他争。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七十二》)

【白话文译文】人民(忍无可忍、以命抗争)不怕威胁和压制时,那么(相对于统治者)最大的危险就到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③。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④。(《老子·一》)【注释】①道: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第三个是老子的专用术语“道”。常:恒久。老子所谓的“道”,是抽象的、超验的、无限的,不可言说、不可名状、不可称谓,但是为了描述它的性质和功能,又不得不借助现有的一些概念、名称来说明或表达,是不得已而为之。②名:表示,是。③常:常常,经常。徼(jia。):边界。④玄:幽昧、深远,不可测。【白话文译文】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恒久之道;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久之名。无是天地的起始处,有是万物的出生处。所以应常从无形之中体察道的“无中生有”的奥秘,应常从有形之处体察道的“有生万物”的开端。“有”与“无”这两者都源于“道”,同样幽深;幽深又幽深,深不可测,是一切奥妙的出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①。(《老子·二》)【注释】①斯:语气词。恶(e):丑。已:矣。【白话文译文】大家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么丑的观念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么不善或恶(e)的观念就产生了。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老子·二》)【白话文译文】有与无相互生成,难与易相互成就,长与短相互显示,高与低相互呈现,声与音相互呼应,前与后相互跟从。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老子·四》)【注释】①冲:古时作“盅”;《说文》解“盅,器虚也”。【白话文译文】“道”是虚空的,但它的作用却没有穷尽。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②。(《老子·二十-》)【注释】①恍惚(huanghu);仿佛;若无若有地呈现着。象:迹象,影子。②窈冥(ya。ming):深远、昏暗,形容微不可见、深不可测。精:微小的颗粒、物质,或精气。【白话文译文】道这个东西,它恍恍惚惚,若有若无;恍恍惚惚之中,又有迹象,又有东西。(道这个东西)虽然昏暗深远、手不可触、目不可睹,但其中却存在着最小的物质;那最小的物质是真实的、可验证的。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①。(《老子·二十二》)【注释】①曲:委曲。枉:屈。敝(bi):破旧。【白话文译文】委曲反而能求全,屈就反而能伸展,低洼反而能充满,破旧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①。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日“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反②。(《老子·二十五》)【注释】①混:浑。寂寥(jilia。):寂静无声,空旷无形。殆(dai):怠(dai),松懈。②大:广大无边,无边无际。逝:行,渐渐远去。反:返,返还。【白话文译文】有一个浑然而成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了;它寂静无声、空旷无形,独立存在而不为所变,往复运行而不停息,可以用来做天地间万物的出处。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道”,勉强称呼它“大”。“大”它运行不息、渐渐远去并达到遥远,达到遥远则又返回来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老子·二十五》)【注释】①法:效法,以什么为榜样。自然:自己那样,并非我们现在所谓的“大自然”。【白话文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以自己的本性自然而然。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云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