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区|道家经典文化《列子》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道家经典文化《列子》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道家经典文化《列子》经典语录名句赏析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日柔,不常胜之道日强。(《列子·黄帝》)

【白话文译文】天下有常胜的法宝,有不常胜的法宝。常胜的法宝是柔弱,不常胜的法宝是刚强。

鬻子①日:“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②(《列子·黄帝》)

【注释】①鬻(yu)子:鬻熊,周朝人,着有《鬻子》。②乡(xiang):向,趋势。

【白话文译文】要想维持刚、强的状态,必须用柔、弱的方法来保守。积蓄柔、弱到一定的程度,就必然刚、强了。观察它们所积蓄的,就能知道福、祸的发展方向了。

殷汤日:“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夏革日:“不知也。”①汤固问②。夏革日:“无则无极,有则无尽。朕何以知之?然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无极,无尽复无无尽,朕以是知其无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③(《列子·汤问》)

【注释】①殷汤:即商汤,商朝的国君。夏革:汤君的大臣。②固:坚决,固执。③极:极限。尽:穷尽。有则无尽:“无尽”原文为“有尽”,根据下文改。

【白话文译文】商汤问:“上下八方有没有尽头?”夏革说:“不知道。”汤又问。夏革说:“从‘无’的角度讲,是无极限的;从‘有’的角度讲,是无穷尽的,即无限地‘有’。我怎么知道呢?因为无极限之处连‘无极限’也不存在,无穷尽之中连‘无穷尽’屯不存在。因此我知道上下八方是无极限、无穷尽的,而不知道它是不是有极限、有穷尽的。”

均,天下之至理也,连于形物亦然①。均发均悬,轻重而发绝,发不均也。均也,其绝也莫绝②。(《列子·汤问》)

【注释】①均:均匀,均衡。②绝:断绝。

【白话文译文】均衡是天下最公正的道理,对于有形的物体也是这样。一根均匀的头发,无论悬挂多重的东西,它也不会断(因为它不存在可以断开的最薄弱之处);断了,是因为不均匀。如果绝对均匀的话,那断开之处就不会断。《吕氏春秋》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行①……子贡日:“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日:“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②子贡日:“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日:“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③(《列子·天瑞》)

【注释】①林类: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在卫国遇见的一位隐士。且:将。被(pi):披。畦(qi):由埂分割成的小块田地。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孔子的弟子,因经商致富著称。竞时:竞争时运。妻子:老婆、孩子。③情:人之常情。恶(wu):讨厌,厌恶。相若:相类。

【白话文译文】隐士林类年近百岁,暮春时节还披着皮袄,在田垅上拾别人收割后遗落下的庄稼穗,他边拾边唱。子贡问道:“先生您年少时不勤奋,长大了不努力去竞争时运,年老了无妻子儿女,又死到临头了,有什么可快乐的而边拾边唱呢?”林类笑着回答道:“能够让我快乐的,别人都有,只是他们反而把那些看作忧愁和困苦了。年少时不勤奋、长大了不努力去竞争时运,(不苦心累身)所以能够这么长寿。年老了无妻子儿女,又死到临头了,(没有老而牵挂、死而哀伤)所以能够这么快乐。”子贡问道:“长寿是人们所向往的,是人之常情,死亡是人们所厌恶的,您对死亡却那么乐观,为什么?”林类答道:“死与生,一往一返。因此在这里死了的,怎么知道不在那里又重生了呢?因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是一回事呢,我叉怎么知道苦苦求生谋生而不困惑呢,又怎么知道我现在死了不好于过去的活着呢?”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①。(儒生治之)华子既悟,乃大怒,黜妻罚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②。华子曰:“向吾忘也,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然万绪起矣。吾恐将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恶之乱吾心如此也。须臾之忘,可复得乎?”③(《列子·周穆王》)

【注释】①病忘:患了健忘症。②执:抓住。以:故,原因。③向(xiang):先前。须臾(xuyu):片刻,一会儿。

【白话文译文】宋国有一位叫阳里华子的中年人得了健忘症。早上拿的晚上就忘,晚上给的早上就忘;在路上不知道往哪里去,在家里不知道就坐;现在不记得先前的事,现在的事以后也记不着。(家人以一半的家产请鲁国的一位读书人治好了他的病)华子病愈醒悟后,很是恼怒,责怪妻子、惩罚儿子,拿起戈器去追打那位治愈了他的病的读书人。邻居劝住了他,问他缘故。华子说:“这以前我健忘的时候,心中空旷高远,连天地都没有感觉到是有还是没有。现在,以前的事突然又都想起来了,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纷烦嘈杂(ca。za)、千头万绪都来了,我担心以后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像这样扰乱我的心。要想片刻的健忘,还能够再有吗?”

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①……然而生生死死,非物非我,皆命也②……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③。(《列子·力命》)

【注释】①福:祝福,保佑。罚:惩罚。③然:那样,如此。

【白话文译文】想活着就活着,这是上天的保佑;想死去就死去,这也是上天的保佑。想活着而不能,这是上天的惩罚;想死去而不能,这也是上天的惩罚。然而活着的活着、死去的死去,不是外物,也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而是命运。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而这样,就是命运。

不骇外祸,不喜内福;随时动,随时止①……死生自命也,贫富自时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贫穷者,不知时者也。当死不惧,在穷不戚,安时知命也②。(《列子·力命》)

【注释】①时:时势,时机。②自:来自。贫富:原文为“贫穷”,根据上下文改正。

【白话文译文】(不为一时的现象所迷惑,安时知命)就不会因身外突降的祸患而忧惧,不会为自身偶遇的好事而喜悦,能够与时俱变。生死来自命运,贫富来自时机。埋怨夭折的,是不懂得命运的人;埋怨贫穷的,是不懂得时机的人。临死而不害怕,困顿而不忧心,是安于时机懂得命运的人。

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①?(《列子·杨朱》)

【注释】①奚为、奚乐:为奚、乐奚,干什么、乐什么。

【白话文译文】人活着,干什么啊?有什么快乐啊?《列子》借道家人物杨朱之口,提出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人生的质量问题。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快乐的时光呢?杨朱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他说:百岁是人生的大限了,千人中未必有一个。假设有一个活了一百岁的人,他那懵懂的童年和昏花的老年几乎占去了岁月的一半,昼夜的睡眠又占去那一半中的一半,疾痛哀苦、亡失忧惧再占去那一半中的一半。这样算下来就只剩十多年了。这十多年里,真正能够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快乐时光还能有多少呢?何况我们对锦衣美食、歌舞女色的追求,除了顾忌荣誉,还要受到刑罚的限制、道德的约束!因此只能“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了。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不为名所劝。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为刑所及①。名誉先后,非所量也②。(《列子·杨朱》)

【注释】①太古:远古。从:任从,通“纵”。劝:劝诱。誉:颂扬,赞美。非:非难,贬损。

【白话文译文】远古时代的人知道生是暂时来的、死是暂时去的。因此随心而动,不违背自然的喜好,不有意规避今生今世当下的快乐,从而不受名誉的左右。放任本性而行,不背逆万物的喜好,不考虑身后的名誉,也不触犯刑罚。

孟孙阳问杨朱日:“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祈不死,可乎?”日:“理无不死。”①。“以祈久生,可乎?”日:“理无久生。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②?(《列子·杨朱》)

【注释】①孟孙阳:可能是杨朱的弟子。②奚为:为奚,干什么。更:经历。

【白话文译文】孟孙阳问杨朱:“这里有个人,他贵重生命,爱惜身体,以祈求不死,能够吗?”杨朱答道:“没有不死的道理。”孟孙阳继续问道:“以祈求长生,可以吗?”杨朱答道:“也没有长生的道理。因为生命不是贵重它就能够长久存在的,身体不是爱惜它就能够长久健壮的。而且,要长生干什么?人的喜怒哀乐五情好恶,古时的与现在的一样;四肢躯体的安危,古时的与现在的一样;世事的变化、苦乐的更叠,古时的与现在的一样;社会的变动、治乱的交替,古时的与现在的一样。已经听过了、见过了、经历过了,百年的人生还嫌长,何况还有长生的痛苦呢?”

杨朱日:“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民也。”①(《列子·杨朱》)

【注释】①民:人。遁(dun):隐藏,逃避,这里指逆性。

【白话文译文】杨朱说:“令人们不得安宁的,因为以下四件事的缘故:长寿、名声、地位、财富。心里想着这四件事,就会畏惧鬼神、畏惧人言、畏惧权威、畏惧刑罚,这种人就是违逆自然之性的人。”

杨朱日:“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有此而求外者,无厌之性。无厌之性,阴阳之蠹也。”①(《列子·杨朱》)

【注释】①姣(jia。):貌美。外:另外的,别的。蠹(du):蛀蚀器物的虫子。

【白话文译文】杨朱说:“高大的房屋、华丽的服饰、可口的美味、漂亮的女人,有了这四样,怎么会还要求别的?有了这些,还要求别的,那就是贪得无厌。贪得无厌,是阴阳自然之道的害虫。”

持后而处先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持后:保持谦虚,身居后位。

【白话文译文】不争而得,后来居上。

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隙:空隙。时:时机。吕尚:姜太公,精于兵法。

【白话文译文】钻好空子,抓住时机,随机应变,这些都属于智巧。智巧不足的话,即使你博学如孔夫子、计谋如姜太公,到哪里去能不穷困呢?

君子不以所以养害其所养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所以养:用来养活(身心)的东西,如衣食钱财等身外之物。所养:被养的对象,指身心。

【白话文译文】君子不用本来是用于养活身心的身外之物来伤害身心。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类:种类。迭相食:一个吃一个。

【白话文译文】天地万物与我们人类同时存在,各成其类。种类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力量的大小和智力的高低而相互制衡、一个吃另一个,并不是一物为了另一物的食用而存在。人类把可吃的东西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为了人类的食用而生下那些东西吗?《吕氏春秋》

子列子曰:“神遇为梦,形接为事。故昼想夜梦,神形所遇。故神凝者想梦自消。”①(《列子·周穆王》)

【注释】①神、形:是中国古代一对哲学范畴,指精神与形体;有神论者认为,人死后形灭而神不灭,神可传递,神与形如火与薪。

【白话文译文】列子说:“精神接触到了什么东西就成了梦,形体接触到了什么东西就成了事。因此白天有所想、夜里有所梦,是由于形体有所接触、精神有所接触。所以神情专注的人,就不会妄想,也不会做梦。”

(有一老者,昼为苦役而夜梦为国君。有人慰其苦)役夫日:“人生百年,昼夜各分。吾昼为俘虏,苦则苦矣;夜为人君,其乐无比。何所怨哉?”①(《列子·周穆王)

【注释】①各分:各半。俘虏(1u):雇工老役夫的自我贱称。

【白话文译文】(有一位老役夫,白天受雇替人做苦工,劳累一天之后,夜里就做梦成国王。有人同情、安慰他)老子·周穆王)役夫说:“人生百年,昼夜各半。我白天做俘虏,苦是苦;但夜夜梦中做国王,快乐无比。哪里还有什么怨言啊?”

杨朱日:“原宪窭于鲁,子贡殖于卫。原宪之窭损生,于贡之殖累身。”“然则窭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②。(《列子·杨朱》)

【注释】①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窭(ju):贫穷。子贡:也是孔子的学生。殖(zhi):货殖,经商。②可:可以,应该。

【白话文译文】杨朱说:“原宪在鲁国居住时,乐道安贫;子贡在卫国居住时,经商致富。原宪的贫穷损害生命,子贡的经商劳累身心。”有人反问道:“乐道安贫也不应该,致富经商也不应该。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杨朱答道:“应该快乐生活,应该安逸身心。因此善于快乐生活的人不乐道安贫,善于安逸身心的人不经商致富。”

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①。(《列子·杨朱》)

【注释】①犯:侵犯,这里指违反。顺:顺达,符合。

【白话文译文】忧愁悲苦,是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安逸快乐,是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吕氏春秋》

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君臣之道息矣①。(《列子·杨朱》)

【注释】①善:善于。外、内:外,外物,指礼义、制度等;内,内心,指性情、自然等。

【白话文译文】善于治理外物的,外物未必就治理了,而自己的身心却受劳苦;善于治理内心的,外物未必就混乱,而自己的性情却得安逸。用你的方法治理外物,那种措施可暂时在一个国家施行,却未必合乎人心;用我的方法治理内心,这种自治的方法可以在全天下推行,君臣之道就用不着了。

杨朱日:“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①禽子问杨朱日:“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②。(《列子·杨朱》)

【注释】①伯成子高:传说他曾帮助禹治水有功,禹有意传位给他,他坚决不受,后隐居了。一毫:一根毫毛,比喻自我微小的利益。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全天下的人都来供奉他一人,不取;其二,奉献自己一身而获得天下,不取。②禽子:禽骨厘,墨家人物,主张兼爱,非难杨朱学派的“为我”、“重生”、“贵己”思想。汝(ru):你。

【白话文译文】杨朱说:“隐士伯成子高不以自己的一毫一毛利他,舍弃王位而隐居农耕;大禹不以自身的王位利己(而是一生利天下、劳苦一生,结果),一身偏瘫。古代的人,以损失自己的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的事,不干;让全天下的人都来供奉他一个人的事,也不要。人人不干损自己一毫而利他的事,人人不干损自己一生而利天下的事,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墨家人物禽子问杨朱:“拔你身上的一根毛发来救济人世,你干吗?”杨朱答道:“人世本来不是一根毛发所能够救济的。”禽子又问:“假如能够救济,你干吗?”杨朱没有应答。

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①。梁王日:“先生一妻一妾而不能治,三亩之园而不能芸,而言治天下如运诸掌,何也?”对日:“君见其牧羊者乎?百羊而群,使五尺童子荷箠而随之,欲东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箠而随之,则不能前矣。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将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此之谓矣。”②(《列子·杨朱》)

【注释】①梁王:梁惠王,也称魏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运诸:运之于。②芸(yun):耘,除草。荷篓(hechui):扛着羊鞭。烦奏之舞:节奏快的舞蹈。

【白话文译文】杨朱面见梁惠王,说治理天下就像在手掌中把玩东西一样容易。梁惠王说:“先生您连自己的一妻一妾都管不好,三亩田地里的草都除不尽,却说治理天下易如反掌,为什么?”杨朱答道:“您见过那些放羊的吗?上百只的一群羊,让一位孩童扛着羊鞭跟随着,想让羊群向东,羊群就向东,想让羊群向西,羊群就向西。如果让尧在前面强行牵着一只羊,让舜扛着羊鞭在后面赶着,那么羊反而不能顺顺当当、自由自在地往前走了。而且我听说过:吞舟那么大的鱼,不会在浅滩支流里游;目标高远的鸿鹄乌在空中高高飞过,不会在污池脏水里集聚。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志向宏大、目标高远。黄钟大吕不可以演奏快节奏的舞曲,为什么?因为它们的音节舒缓。要干大事的不着眼于细小的事,要成就大功业的不致力于小功业,就是这个道理。”

晋国苦盗。赵文子谓晋侯日:“君欲无盗,莫若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天下,民有耻心,则何盗之有?”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苦:以什么为苦恼。

【白话文译文】晋国苦于盗贼横行、猖獗。赵文子对晋侯王说:“君王若想要本国无盗贼,没有比推举贤能、任用贤能更好的办法了。通过礼义廉耻的道德教化,让百姓有以盗为耻的羞耻之心,那么哪里还会有盗贼呢?”(后来果然,晋国的盗贼在晋国呆不下去,都跑到秦国去了)《吕氏春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①。(《列子·汤问》)

【注释】①伯牙、钟子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一位善弹琴、一位善听,是一对知音。志:意向。

【白话文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弹琴,曲意表达的是高山;钟子期感叹道:“好啊!巍峨似绵延的泰山!”曲意表达的是流水;钟子期感叹道:“好啊!浩瀚似滚滚江河!”伯牙弹琴时所表达的,钟子期都能感悟到。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响:反响,回应。

【白话文译文】发出的言辞美好,回响就美好;发出的言辞丑恶,回响就丑恶。《吕氏春秋》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日:“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①。故日:至言去言,至为无为②。(《列子·黄帝》)

【注释】①之海上:至海上。住:驻,引为只。②至言:最高深的言论、言语。

【白话文译文】有一位在海上打渔的人喜欢海鸥,每天早上出海到了海上,跟海鸥在一起游乐,落到他船上的海鸥不下百只。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跟随着你无防无备地游乐,你捉几只来,我玩玩。”第二天,他出海到了海上,可是海鸥们却只在他的船上空盘旋飞舞而不肯落下。因此:最高深的言语是无言,最卓越的行为是无行。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①。(《列子·汤问》)

【注释】①夸父:神话中的巨人。隅谷:西天日落的地方。河、渭:黄河、渭河。大泽:传说中北方的一个大湖。邓林:传说中的桃树林。

【白话文译文】巨人夸父不自量力,要追赶太阳,追到了西天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渴了,就跑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黄河、渭河里的水被渴干了,就朝北方的大泽湖奔去。还没跑到,就渴死路上了。他丢弃的手杖,被他那腐化的尸体滋润、营养,长出一片桃树,后人叫邓林。那邓林后来扩展到方圆数千里。

(伯乐年长,向秦穆公推荐善相马者九方皋)①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返报日:“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日:“何马也?”对日:“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悦,召伯乐而谓之日:“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②伯乐喟然太息日:“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③(《列子·说符》)读者心得:

【注释】①伯乐:春秋时一位善于相马的人;有“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之说。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九方皋(ga。):九方是姓。②牝(pin):雌性。牡则指雄性。骊(li):纯黑色的马。悦:原文为“说”。③喟(kui):叹气。太息:叹息。贵:可贵,胜过。

【白话文译文】伯乐年纪大了,便向秦穆公推荐另一位善于相马的人九方皋。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让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返回来向穆公禀报:“已经找到了,在一个叫沙丘的地方。”穆公问:“是什么马?”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让人牵来看时,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穆公很是不高兴,就召见伯乐并对他说:“你所推荐的这位相马人,不合格。他连马的颜色、公母都分不清,又怎么能辩别马的良、劣呢?”伯乐听了,深深地叹息道:“原来是这样!这正是他九方皋之所以胜过我千万倍的地方啊。像九方皋那样相马,是观看马的天性,发现它的精神而忽略了它的形色,留意它的本质而忘却了它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日:“多歧路。”既返,问:“获羊乎?”日:“亡之矣。”日:“奚亡之?”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返也。”杨子戚然变容①……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②(《列子·说符》)读者心得:

【注释】①杨子:道家人物杨朱。亡羊:丢失了羊。党:亲族。如妻党,指妻子的娘家人。竖:家童。歧(qi)路:岔道。②心都子:可能是杨朱的一位朋友。方:方法。

【白话文译文】杨朱的邻居走丢了一只羊,就率领亲戚、族人,还邀请了杨朱的家童一起去寻找。杨朱说:“嗨!丢了一只羊,怎么用那多么人去追撵呢?”邻居说:“路上岔道太多。”等到他们回来了,杨朱问:“追回了吗?”邻居答道:“丢失了。”问:“怎么丢失了?”邻居说:“岔道上又有岔道,我不

杨朱之弟日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日:“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①(《列子·说符》)读者心得:

【注释】①衣素衣:穿着白色的衣服。缁(zT)衣:黑衣。向者:此前,先前。

【白话文译文】有一天,杨朱的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衣裳出去了。遇天下雨,就脱下白色的外衣,穿着里面黑色的内衣回来了。他家的狗乍一看不知是他,就朝他狂叫起来。杨布恼怒了,要去打它。杨朱说:“你不要打它。其实你也是这样的。假如先前让你的白狗一身白的出去却一身黑地回来了,你能不奇怪吗?”

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言语,窃铁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铁也。俄而搰其谷而得其铁。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铁者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铁(fu):铡刀;有人解释,通“斧”。措(hu):掘。

【白话文译文】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看他走路的步子,像偷斧头的;他的脸色,像偷斧头的;他的语话,像偷斧头的;他的一举一动都像偷斧头的。不久,丢斧头的人在挖掘自家的山地时挖到了那把斧头。第二天再看邻居家的孩子,他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像偷斧头的人。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①(《列子·说符》)

【注释】①之市:至市。鬻(yu):卖。攫(jue):抓、夺。在焉:在那里。

【白话文译文】从前,有个齐国人想得到金子,清早起来穿戴整齐就到市场上去了;恰好走进一家金店里,伸手就抓起一把金子扬场而去了。刑捕逮住了他,问道:“好多人都在那店里,你为什么抓抢人家的金子呢?”那个齐国人答道:“我抓取金子的时候,只看见了金子,没看见人。”

【感悟】纵欲迷性,财迷心窍。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着钱,离钱太近了,一分钱就可以障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变成瞎子。《吕氏春秋》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云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