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区|中医养生宝典《寿世青编》疗心法言【16—1】白话文版……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中医养生宝典《寿世青编》疗心法言【16—1】白话文版……

中医养生宝典《寿世青编》疗心法言【16-1】白话文版

【疗心法言】

【白话文】《素问·天真论》说:性情恬淡虚无,真气跟随自身,精神内守而不耗散,疾病会从哪儿来呢?

【白话文】老子说:人的一生以一百年为大限,如果能有节制并注意养护可以达到千岁。



这就好像油灯里的灯芯一样有大有小,其大小决定油灯燃烧的时间。

别人大声说话,我小声言语;别人多烦恼,而我少记事;别人惊悸恐怖,而我却不恼不怒。

凡事淡然处之,无为而治,则精力充沛,精气充盈。

这是入求得长寿的良药。

【白话文】刘完素说:形是生命的房屋,气是生命的本源,神是生命的主导。
形体因为气而充盈,气有损耗,形体就会患病;神依靠气而成立,气聚合则元神在。

修养真气的人,取法于天地阴阳变化规律,与修身养性的术数相调和,保持精神饱满,使精神能自我控制,以神御气,专心守一。
以神为车,将气作马,使神气相合,就可以长生不老。
又说:养生的方法,形与气以安定为贵,形气安定了则做事有条理而不混乱。
精与神以养护为重,保养好了精神,就有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而不会耗散元气。
所以保健养生的道理和方法,在初始时都离不开形体、真气、精神、元神的保养。

【白话文】达摩祖师说:心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当住守在本源里。
意识不可流散,应当固守在内心停息之处。
精神不被外物所使役,可以避免劳损。
人们都知道心为气的主宰,气为形的根源。
形就是气的住宅,神与形两者同时具备,使人得到相互辅助而存在。
如果其中一个方面缺失,就不合于养生的最高法则,怎么能够长久地存在呢?

【白话文】老子说:不看那些令人产生欲望的东西,就能使人的心安定。

【白话文】《直指》说:清指的是使心源澄清,静指的是让气海安静。
心源清了,外界的事就不能干扰了,性定就可以达到神明;气海安静则邪念欲望无以发作,精可保全,体可壮实。

【白话文】《指归》说:让心思在太虚宁静中遨游,让志向凝结于细微精妙的地方,让思虑托付在没有欲望的境界,最终归于无为的状态。



这样才能达到生存的目的并延长寿命,长久地与天地之道同在。

【白话文】《妙真经》说:人们常常违背养生的自然规律,并不是规律违背人。
人常常舍弃生命,并不是生命舍弃人。
因此,养生的人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违背养生的自然规律;学道的人,一定要谨慎,不可轻易失去生命。
要使养生规律与生命相守卫,使生命与养生规律互相保护。

【白话文】《元道真经》说:活着是每个人都希望的,死亡是每个人都畏惧的。
草木在大地扎根生长,离开泥土就会死亡。
鱼鳖在水中生存,离开水就会死亡。
入凭借自己的形体而获得生命,离开气就死去了。
所以圣人知道气在哪里,把气作为身体的宝藏。

【白话文】《仙经》说:精、气、神是人体内部的三件宝物,耳、目、口是人体外部的三件宝物。
人想长寿,须经常让内三宝不要追逐物欲而流失,外三宝不要被物欲引诱而受到干扰。

又说:不要过度劳累你的身形,不要轻易动摇你的精神。
把欲念收归于心之寂静处,则可以长寿延年。

【白话文】《定观经》说:只有让心静下来,思想上面才能豁然开朗,无所覆盖;也唯有定下心来,心境才能旷达无碍,无所阻塞。
将以前的孽障每日都从心中排出,并且不造新的罪孽,则身心没有牵绊阻碍,从而远远地超脱尘世,摆脱疾病。

又说:只能消除意志动摇的邪念,并不能除灭修炼中的正念。



只能凝结不起分别欲念的空心,不能凝结有所附着的住心。

【白话文】纯阳祖师吕洞宾说:老年人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无论行、止、坐、卧一切活动,都要将心把握得如同泰山一样稳定,不摇晃,不活动,谨慎地守住眼、耳、鼻、口四门,不让贪念入内,不让欲望外出。
这是养寿最要紧的关节。

【白话文】《真人大计》说:过分懒惰的人,往往活得寿命长;吝啬到极点的人,往往短命夭折,这是放浪形骸的人和拘谨劳累的人寿命长短不同的差异。
农民往往高寿,富翁往往短命,这是人的嗜欲多少的应验。
安居乐业的人少疾病,居无定所的人多病患,这是事务简烦多少形成的不同结果。
所以世俗的人忙于追名逐利,得道的人却很少去谋求。

【白话文】《新唐书》说:多记事情要损伤心力,说话太多会耗损气血。
心气内损,形与神必然涣散,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觉察,时间久了就会成为弊端。

【白话文】《元始真经》说:大喜大怒易损伤人的元神,悲伤和快乐易损伤人的精神,元神损伤就会危及生命,所以要养护元神以保全精气,保全精神使身体得以安泰。
精气保全则身体平安,身体平安则精神安逸。
这就是养生的要诀。

【白话文】《洞神经》说:养生以不损害生命作为延年的方法,凡是不损害生命的做法,都是有补于卫护生命的常法。

【白话文】《上古天真论》说:在外不为事务劳形而伤体,在内没有思虑忧患。
以恬淡愉快为宗旨,以自己感到得意为功业。
形体不疲敝,精神不涣散。

【白话文】《庄子》说:能遵从养生规律的人,即使富贵,也不因为保养过分而伤身,即使贫贱,也不因过分追求名利而使形体劳累。
又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智慧却无穷尽,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智慧,这是危险的啊。



追逐智慧的人,危险了啊。

【白话文】《秋声赋》说:人怎么样去思考他的力量难以企及的事,忧虑自己智力难以办到的事呢?将红润的脸色变为槁木,将黝黑的头发变成星星般花白,这是士大夫的通病。
又说:太多的忧虑会有损精神,太多的事务会使身体疲倦。
心中有所活动,必然使精神摇摆不定。
人常常有多想多忧的毛病,年轻人因此而急剧地衰老,老年人因此身体状况急剧下滑。

但反过来就是长寿延年的方法。

【白话文】孙思邈说:思考过多则精神疲困,念头太多则智力消散,欲望太多则头脑昏乱,事情太多则劳伤形体,说话太多则气虚力乏,嬉笑太多则损伤脏腑,忧愁太多则心中害怕,玩乐太多则言语泛滥,欢喜太多则神志昏乱,恼怒太多则身体百节不能坚定。

【白话文】《小有经》说:自己才力不能胜任而勉强去思考的话会伤神;自己力量不够而勉强去举起的话,也要伤身;深深的忧愁而不能解脱,极大的喜悦而不去释放,这些都对身心有伤害。

【白话文】《淮南子》说:过分喜悦会使阳气下坠,过分恼怒会使阴气败破,所以君子对自己的情绪要有节制。

【白话文】《玄珠》说:人的生活起居若没有节制,用力过度,则脉络要受到损伤,损伤了阳气就会患鼻出血,损伤了阴气就会便血。

【白话文】《尚书》说:走路时不要说话,否则会伤气;如果要说的话多,就停下来再说;笑得多了肾气损伤,腰部会疼痛。

【白话文】《神仙传》说:养寿的道理,只是不要损伤身体而已。

【白话文】《素问》说: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操劳过度,才能使形体与精神同时兼备,而能够活到应该活到的岁数。

【白话文】《真训》说:眼睛是身体的镜子,耳朵是身体的窗户,看得多了眼睛就昏花了,听得太多耳朵就失聪了。
脸面是精神的门庭,毛发是脑髓的体现,心绪悲伤面容就会憔悴,大脑萎缩则头发变白。
精神是身体的主宰,智力是身体的法宝,操劳太多则精神涣散,谋求太多则智力会消耗殆尽。

【白话文】《妙真经》说:看物超过眼睛的能力,眼睛的光彩就会消失;听声超过了耳朵的能力,精气就守护不住了;爱心超过了心力会导致心神不定,被利益牵制太多则易受惊。

【白话文】《真诰》说:镜子是用来照脸面的,智力是用来照人的心胸的。
镜子明亮尘垢就不会污染,智慧明达邪恶就不会产生。

【白话文】《阴符经》说:淫荡的声音,美丽的容颜,这是破损入骨头的斧锯。
世上的人不能拿着灵性的蜡烛来照耀迷失的情感,不能手持智慧的利剑来斩断爱欲。
流浪于生死之海,这种祸害是由恩爱产生的。

【白话文】《河图帝视萌》说:轻慢天地自然规律的人结果是凶险的;顺应天时办事的人结果是吉利的。
春夏之季喜爱高山之地,秋冬之时深居低下之处,这样做必定吉利多福,寿命无穷。

【白话文】《西山记》说:人身体的盈虚消长变化,都与天地相通,与自然万物相应,从始至终,与天地自然相和,安静神思,灭绝妄想,这是养生的根本之道。

【白话文】《卫生诀》说:大概人一昼夜,共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没有中断停止。

减去一次呼吸,身体就发冷,增加一次呼吸,身体就发热。
脏腑不相和,各种疾病就产生了。
所以说元气在于保养,谷神在于守护。

【白话文】吕洞宾说:人应该少说话来养气,少思虑来养神,少嗜欲来养精。
精化生气,气化生神,神自然灵敏。
所以,精绝了则气绝,气绝了命就绝了。
因此说精、气、神,是人体的内三宝。

【白话文】《齐丘子》说:乔木、松树之所以能傲立霜雪,是因为它们体内藏有正气;美玉之所以能抵御烈火,是因为体内积存了最纯的精气。
因比那些得道之人白昼时能运转灵旗,夜间能记录神芝的显兆,能感觉到常人无法感觉到的东西,想到常人没有想到的问题,可以达到冬天驾驭寒风而不觉得冷,夏天驾驭烈火而不热的境界。
所以君子只要保藏有正气,就可以远离鬼神,可以降伏奸佞之徒。
积蓄至精的人,可以保全生灵,跻身于福寿之列,所以最为可贵的就在于养气。

【白话文】《素问》说:谨慎地使酸、苦、甘、辛、咸五味相调和,使骨头坚固,筋脉柔软,气血畅通,肌肤腠理紧致,长久地拥有上天赐予的寿命。

又说:以风为餐饭的生命灵巧而寿命延长,以五谷为餐饭的生命聪明而形神劳累,吃草的生命愚痴而力量充足,吃肉的生命勇敢粗俗而又恨怒,服气辟谷的生命能长久生存而懂得生命的大道。

【白话文】《传》说:吃杂食的,为各种疾病和妖邪所钟爱。
所吃的东西越少,其心气越开通,活的寿命越长;所吃的东西越多,气窍越闭塞,寿命越受到损害。

所以服气的入千年不死,身体可以在天上飞行;食粮食的入成千成百都会死掉,形体归于大地。

【白话文】白玉蟾说:滋味淡薄而养气,去掉嗔怒而养性,处于卑下而养德,恪守清静而养道。

【白话文】学山说:饮食有节制,脾土自然不会流泄;善于调息,减少言语,肺金自然会保全;无论动静,只要保持谦敬,心火自然安定;无论受到宠爱还是受到侮辱,都能做到平静不惊,肝木自然安宁;如果恬淡而没有欲望,肾水自然充足。

【白话文】益州老人说:凡是想身体无病,必须先使他的心端正无邪,不使他的心有胡乱的追求,不使心有狂妄的思想,不使心有过分的欲望,不使心迷乱糊涂,那么心君(在五脏中心为君主之官,是人身的根本)就会泰然安定了。
心君安定了,那么人体骨骸四肢即使有了病也不难医治。
唯独心君一动,则各种疾患就被招致,即使扁鹊、华佗在旁边,也没有办法了。

【白话文】我有一锭小小的灵丹,能够治疗天地间各种迷失心窍的疾病。
只要吞下一丁点儿,身体自然可以安然,保管身体健康,且能延年益寿。
有谁知道安心的灵丹妙药呢?不过是用无形的妙药来治疗入的心病,使入神清气爽。
若能把这颗心医得无病,翻过身就可以跳入太虚境界。

杂念大多是由于业障太多,纷纷扰扰到最后又能如何?驱除心魔自然有玄妙的方法,可以将人引入太平安宁的世界。
入有了二心才可显现出欲念,念头中没有二心才可拥有人的心田。
人无二心浑然无欲念,念头一旦断绝,悠然便可见到丹田中光的世界。

这边明了,那边也了然分明,一切纷纷扰扰的事物都清楚明白,就像拨开万里云层清光出现,有一轮皎洁的圆月出现在眼前。
神游四海养我浩然正气,心与碧水相连,碧水又与九天相接。
渡口岸头,自有渔郎相问,洞里的桃花每天都开得美丽鲜艳。

【白话文】《性理大全》说:人的心都是明镜,只不过圣人的心境独不沾染尘埃。
人的心都是止水,只不过圣人的心独不起波澜。
朱熹也说:做学问的人要常常提醒这颗心,务必要清醒明白,不能蒙昧糊涂,这就好像太阳挂在天正中,一切邪气自然会熄灭,这与养心的道理是一样的。

【养心说】

【白话文】心是万法之宗,是一身之主,是人生存或死亡的根本,是产生善恶念头的源泉。
其灵气与天地自然的节律是相通的,是入神明的主宰,而且关系着人体是否会生病。

人的一个念头萌动于心中,六识流转于心外,若不趋向善念,就会五脏颠倒,大病缠身。
但那些通达事理的明智之士就不是这样,他心中澄清湛澈,万种祸端皆可消除。

【白话文】老子说:人的元神喜欢清静,但外界诱惑却常常扰乱它;人心喜欢平静,但欲望总牵制它。
如果能经常排遣掉欲念,心自然会安静;若能经常澄清人心,其神自然就会清澈,六欲自然不会产生,三毒也就可以消灭。

【白话文】孟子说:养心的妙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
所以,由妄想衍生的疾病,就是神仙也难以医治。
有正直之心的人,就是鬼神也畏惧他,这是养心与不养心的两种不同结果。
眼睛不要随便去看不应该看的东西,耳朵不要随便去听那些非分的声音,嘴巴不要随便说那些不应该说的话语,心中不要随便去胡思乱想产生不应该产生的念头。
贪利、嗔怒、痴迷、爱恋,是与非,人与我,一切都放下不要着心。
没有发生的事不必先迎着去胡思乱想,正在发生的事也不必过分扰乱心神。
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念念不忘,听其自然来临,以自然的态度去顺应,任其自然过去。
愤怒恐惧,喜乐忧患,都得到适当的宣泄,这就是养心的方法。

【白话文】肝是精魂潜藏的处所,它开窍于眼睛,位置在东方震卦所主的方位,与春天的气息相通,主宰春气升发萌动的时令。
然而肝木过亢能够产生风症,所以《内经》里说:各种具有震颤、抽搐、眩晕欲仆等“动摇”特点的风症,都由肝的机理失调所引起。
又说:人身的阳气,遇到烦劳后就会向外耗散,致使精气绝于内,春日邪气累积,到了夏天就会发生“煎厥”(因热而突然昏倒)。
假如气刚刚升起,而烦劳过度,就会使气向外扩散,而精气在体内会断绝。
这时再加上春天邪气长积于体内而不散发,到了夏天还没痊愈,就会使火气旺盛而真阴如煎熬一般,火气炎热而虚气逆行向上,所以叫做煎厥。

【白话文】按《脉解论》说:肝气失调而喜欢发怒的,名叫煎厥。
戒去嗔怒,培养阳气,使培育生命的气息循环往复,相生无穷。
又说:大怒可使人气机断绝,而且使血郁结于上部,使人患上“薄厥”,血淤结在一起使经络不通。
怒气发作可以伤肝,肝是血海,贮藏了大量血液,嗔怒使肝气上逆,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乃至气绝,所以血会郁结于上焦,气血相迫称之为“薄”,气逆称之为“厥”,气血运行失调,肝血郁结,这种情况称之为薄厥。
气血郁结在上部,势必会昏倒而吐血。
所谓薄厥,就是阳气亢盛而血液逆乱,气血郁结的症候。
所以,肝藏血,血液运行调和则身体润泽,血液衰少则形容枯槁。
所以养肝的要点就是要戒怒,这是养生的第一法则。

【白话文】脾是人的后天的根本,是人身体的仓库。
脾位于中焦,属土,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母亲。
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天不吃两次奶就会感到饥饿,七天不吃,肠胃就会干涸而死掉。
《经》上说:食用谷物,则身体安好,不吃谷物入就会死亡。
那是因为谷气进入胃中,遍布六腑并将气机维持到最和谐的状态,五脏调和,气血就会生化出来,而入就是靠血液来维持生命的。
然而脾土的属性是不喜欢湿润而喜欢干燥,所以饮水不可过多,过多了就会因湿气太重而脾不健运;吃饭不可太过,太过则胃有积滞而难以消化,疾病因此而产生。

【白话文】所以饮食是用来养生的,但是如果贪多无满足,饮食也会危害健康。
《物理论》说:如果谷气超过了人的元气,这个人就会肥胖而不长寿。
修身养性的方法,必须注意平常要让谷气少于元气,这样疾病就不会发生。
谷气尚且这样,何况总把五味吃得过饱,使五脏受害啊!更甚者,有的人广泛地搜罗山珍海味,争着把新奇的食品奉为上品,恐怕他们连那些东西是有毒还是无毒、是否与人体脏腑相宜都还不知道。
所以佛教祖师让我们戒掉杀生并吃素食,本来是与道不相悖逆的。
人能戒掉杀生就会变得心性慈爱而生起善念,吃素则心中清净而胃气充盈。



人不发怒、不贪利,无不由此产生。

相对于那些禽兽肉食,还是谷物适合我们,这一点不可不慎重思考。

【养肺说】

【白话文】肺是五脏的统领,是心的华盖。
它是魄潜藏的地方,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气的运行,统领人的一身之气。
《黄帝内经·素问》说:人若有什么欲求不能满足,好像失去了什么,或所求取的东西得不到,就会使肺气不利,出现喘鸣,喘鸣则会产生肺热,肺热则会使肺叶枯焦。
如果肺气充足则可耐寒、耐暑,如果伤了肺气,则各种疾病容易侵入,随后就会出现肺痿症状。

所以,人发怒时气就上逆,欢喜时气就和缓,悲哀时气就消损,恐惧时气就下降,惊吓时气就紊乱,劳累时气就损耗,思虑时气就郁结。
这就是七情的害处,都体现在气机的运行上。

【白话文】要养气而不要使气受到损耗,然后可以得到浩然正气,并且充满天地之间,然后达到人的气与天地之气统一协调。
先天之气可以配合,人的气与天地之气可以相通。
先王在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静修,就是为了在阴阳二气转化时,阴气或阳气初升之时就开始保养。
谨慎言语少说话,节制饮食,以防止肺气的损耗。

【养肾说】

【白话文】肾是入先天的本脏,是精气和志向的储藏之地。
《仙经》说:请问如何得元神,婴儿初生最先形成两肾。
又说:两肾之门,就是天地(人体)的根本。
所以人的身体没有形成之前,但先长出两肾,大概婴儿未曾生成以前,先生成中空的胞胎,有一根茎长出来,其形状就如同一支莲花芯。
这一根茎就是脐带,莲蕊就是两肾,是五脏六腑的根本,是十二经脉的根源,是呼吸的主宰,也是三焦的根源。
人就是靠它作为生命的开始,难道不是天地的根本吗!而人的性命就寓寄在脐中,所以又叫命门。
肾主水,所以又叫“坎水”。

【白话文】

人的欲念一旦生起,其炽热程度就像熊熊大火,火与水相克,就出现水热火寒的状况,而心火也就借此而熄灭。
假使肾水先干涸枯竭,则肝木无所养,肝就会得病。
心火炎上则脾土干燥而使脾脏功能衰败,进而肺金无由资生而咳嗽的症状就形成了。
这就是所谓的五行受了伤,身体的根本已经失去,想求得长寿,哪里可以得到呢!

【白话文】“庄子》说:人生最可畏惧的,就是床第之欢不加节制。
养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清心寡欲。
唉!元气是有限的,而情欲无穷。
《内经》说:用酒当做饮料,将胡乱的行为当做平常行动,喝醉酒之后行房事,使元精消耗殆尽,这类做法一定要戒掉。
然而人总是会有欲望,就像树会有蠹虫一样,蠹虫太多树木就会折断;欲望太盛身体就会衰亡。
《仙经》说:不要劳累你的身形,不要耗动你的元精,不要终日没完没了地胡思乱想,这样就可以长生,聪明的人应当以此为鉴。

【白话文】现在世人的持斋观念,往往被以往的斋戒概念误导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知道吃素而已,而不再知道斋戒的实际本质。
认为吃素就可以消灾积福,却病延年,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

《玉华子》说:斋的意思就是齐。
也就是要端正心态,清洁身体,岂止单单吃素那么简单。
所谓齐心,就是使人的心齐一无杂念,使志负淡泊,把得失看得轻,勤于内心反省,远离荤食酒肉;使人身体洁净,指不走歪门邪道,不看可恶的东西,不听过分的声音,不被外物所引诱。
进入房间关好门,烧香静坐,这才称得上斋戒。
如果真能这样做,则身体中的神明自然安宁,气机升降没有障碍,就可以去病,可以长寿,可以延续福泽而消弭罪过了。

【白话文】《太乙真人七禁文》中第六说:把饮食做得美美的,才可以滋养胃气。

【白话文】彭鹤林说:脾是脏,胃是腑,脾胃二气互相为表里。
胃是容纳饮食谷物的处所,脾居人体中焦,磨动后把水谷消化了,变成了气血,用以灌溉各脏腑,以荣养全身。
那些最看重养生的人,一定要用美食来调养自身。
所说的“美食”,并不是说把水产、陆产品都准备全了,连奇异名贵的山珍海味都样样具备。
而其主要的在于不要吃生冷食物,不要吃粗而硬的食物,不要已经吃饱了还要强食,也不要已经喝足了还强饮。
应该在饥饿之前先去吃饭,吃饭也不可吃得过饱;应在口喝之前先喝水,喝水也不能喝得过多。

【白话文】孔子说:食物久置会腐臭变质,不吃腐烂的鱼、变质的肉,不吃色泽不新鲜、有异味的食物,饭菜做得不得法不可食用,没到吃饭的时候不吃。
所有这些,如果不加注意都有损胃气,不仅仅是致病,而且也会伤害生命。
想要希望活得长久,这些都应当特别注意戒掉,而奉养老人、疼爱幼儿的人和那些期待颐养天年的人更应多加注意。

【白话文】最适宜的饮食,应该是要等有饥饿感时就进食,吃饭时嚼得越细越好,同样的道理,等有口渴感时就去饮水,饮水越细喝慢咽越好。
不要等到饥饿得很厉害时再去吃,吃的时候不能吃得过饱。
如果在非常口渴时才饮水,也千万不要一下子喝得太多。
吃饭越精美、细致越好,喝水越温热越好。
饭里的调味品不可超过食物的味道,肉食的味道不可超过饭食的味道。
吃饭时要先吃热食,后吃冷食。

【白话文】天隐子说:我所说的安居,并不是指华丽宽广的房子,屋内有重重叠叠的被褥和宽畅的床榻,而指的是面向南方而坐,卧室里睡觉时头朝东方,这样阴阳适中,光线明暗各占一半。
屋子不可太高,太高就会阳气偏盛而光线过明;屋子也不可太低,太低就会阴气偏盛而光线过暗。
所以,光线过于明就会损伤魄,光线过暗则会损伤魂。
人的魂属阳而魄属阴,如果伤于光线的明暗,就会生病。
这是所谓的居处的寝室,尚且需要这样注意,何况天地之气,如果阳气亢盛就会攻伤肌肤,阴气亢盛则会侵入人体,怎么能够不谨慎地预防呢!注重养生的入,如果不遵守这些基本法则,就不符合安居之道。

他说:我所住的房子,四面都有窗户,遇到有风时就关闭,风停了就打开;我所住的房子,前面有帘子,后面有屏风,光线太明时就将帘子放下来,以调和室内光线的亮度;光线太暗时就将帘子卷起来,使屋内的采光与外面强光相通。
这样可以使心内安定,使眼睛舒服,心和眼都舒服了,则身体就顺畅了。

仅明暗已经需要这么注意了,何况太多的思虑,太多的情欲,不好好控制怎么能使自己身心都安定呢!

养生中对居室是有要求的,结合阴阳学说,充分论述光线明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指出适度的采光对心与目的保养作用。
房屋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过高阳盛伤魄,过低阴盛伤魂。
过阳过阴也会对心与眼有影响,明暗适度,阴阳调和,心目安适,则身体安泰。
仅光线明暗都要如此注意,更不要说人的思虑和情欲,也应当保持一个中度原则,这对健康将大有裨益。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云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