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区|刘墉经典作品集语录—经典语录—【103】……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刘墉经典作品集语录—经典语录—【103】……

刘墉经典作品集语录_经典语录_【103】

刘墉奉母卜居纽约。言及归宿,墉欲起在台先父之灵来美,以俾双亲合葬。墉母遽止之,乃称:父母只同生籍,不同死籍。谓生籍乃人生之地,死籍乃人亡之所。复谓:“故乡!故乡!亡故时的家乡就是故乡。”乃母通达若是,故有子洒脱如此。

佛教修炼方式殊异。墉伺母,尝诧之。值墉母遐登九旬时,一日,母于阅报当儿,忽以身后归宿示墉。或表忧虑云:“听说烧骨灰是很惨的,烧着烧着,死人还能坐起来,不知道有多疼!”

墉闻言一笑,乃劝道:“疼,总比土葬好,让几千条小虫一口一口地啃。”复导以一佛家修炼方式,即:陈尸一具于前,直击其变:历经尸斑、发黑、肿胀、撑破皮肤、流出尸水,会蚊蝇蛆虫之奇生,终至遗骸一具。于是悟道:人不过臭皮囊一副而已。子墉此释,或系后喻文化之所为耶?!

刘家母子择吉有高致。墉母有老友在台买圹时,特多买一块蓄其侧,拟赠墉母,以为身后之比邻与冥伴。此后,墉谒台岛深坑山,为慈母预筑寿墓,其中间基座用红色花岗石,底座之材则为“非洲黑”,后墙铺设“青石”,周匝植以杜鹃、茶花、龙柏之属。迨母返台,顺道径往验收,褒诸漂亮,笑称风光。子墉乃乞父骸自六张犁山墓迁奉于斯,以合瘗,母不允,曰:“算了吧!

分开几十年,各住各的,还舒服点儿!”后回纽约,尝过一公墓,去家未远,母日:“死了埋这儿,多好。离家近,随时都能看到你们。”犹复感喟:“看活人多有意思,看死人多没意思!”子墉深会慈训,遂悟人之与死,态度有二:尘缘已了,无牵无挂,转身背对人世,面“往生”之“神光”而去。此其一O再则虽情不得已而为往生之力掳走,然面对存世之亲,不舍,不弃。“前者,背对着人世飞走。/后者,面对着人世离开。/前者,超脱了世俗的爱恋,是‘回’天堂。/后者,依然是恋世的情怀,是‘去’异域。”墉犹自况:“每一次远行,离开家,在面对前方的战斗,与回头的依依不舍中,我都在想:当有一天真正辞世,我会采取哪一种姿态?和母亲的态度一样?”有感于斯,余集前贤诗云: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好好开花好好谢,来去自然何滞碍?

墉母猝患中风,左脑已瘫,右脑差可。为早日康复、重拾记忆计,子墉于慈母榻前,起欢舞,扮鬼脸,备极娱亲之为。乃获护士嘉许,老母开心。彼氏减少呛咳,缓释病痛;进食则渐有加饭之欲,理发则惊见青丝之返。护士吉言谓诸墉母,可能再添十岁之寿,适慰孝子心中之祈。

轩言:祖母衰于中风。老人仙逝之日,刘轩在校与朋友听音乐。突然,整个音响停了片刻,俨若断电乃致。轩查器材问题而未果。甫及半小时,宅电驰达讣闻。轩谓:“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说过这个故事。我不认为自己是个迷信的人。那天是不是巧合并不重要。我决定给它一番象征的意义,是我个人节哀的方式。”心灵感应,无须强征;生命琴弦,似断犹赓。据刘轩《时光的飞逝》。按:轩言“节哀”,一般用于劝人之慰语;至若己对己,拟改“志哀”为妥。

墉母生前向戴金戒指、玉镯子之饰。俟母逝、入殓时,子墉未之摘取,一任俱随。洎乎于布朗克斯火葬场焚化后,墓园方坚持一应丧务由其理董,故孝男未能获谒亡母骨灰,因而心存天问:母之所佩,会否已为火葬场员工摘去;又或为墓园经理自骨灰中检出?甚至此前传闻:火葬场或将棺木与遗体两相剥离,不予火化,而扣下以备他用。况墉母历卧棺木质优价昂。对此,墉又转念:“只是,我退一步想,如果棺木被回收利用了,金子或玉镯被偷去了,只要在我心里,它们与母亲俱去,‘人亡弓,人得之’,又何妨?”待墉为庭院众木遍施骨肥后,凭窗沉吟:“又想起母亲的金戒指,会不会没烧融,甚至没变形,而今正套在哪个美丽女孩的手指上?”链接:墉言中所引称者出孔家语。话说楚王某次出巡,彼弓遗失,侍从欲觅,王谓不必。盖拾得者亦必楚人也。孔子闻此,乃匡楚王气局尚小。人亡人拾,又何计较是否楚人哉?!刘墉评点斯语“应该是对得失最豁达的看法了。就我们个人而言,固然有得有失;就全人类而言,不是都一样吗?这个仿佛云来云往,雨来雨往,这世上总有晴朗与阴雨的地方;又正如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世间的一切总是继往开来,生息不断的。所以得与失,到头来根本就是一无所得,也是一无所失啊!”据刘墉《花痴日记》及《刘墉随笔人生》。墉之讲古,余时征引,仰其精审豁达故。

墉自火葬场起亡母骨灰奉回,未之下葬,谨敬供于彼氏往生之卧室内,殊以遗照及鲜花环置于前,孝子曰诣萱堂三鞠躬,妻女无忌讳,亦如仪,尤其孙女小帆,每日放学归来,俱必轻启乃祖房门,叫一声“奶奶好”。阖门追思绵绵,孺念耿耿,“我们就觉得老人家还活着一般”云云。

据刘墉《花痴日记》三月廿八日记。

刘墉为亡母所择骨灰匣,铜质,红色,而未之采以陶瓷、玻璃之属为匣,盖后者埋于地下,或历千百年亦难以融于大地。墉称其并非迷信者,且迄未求签算命。有友谙诸风水命理,其“化为尘土”观念,辄予墉以至深印象。因之甚是欣赏邓小平死后,借以飞机撒其骨灰于中国山川之举,日:“一个为广大土地和人民活过的人,就应当这样回到山川与人民之间。至于那些为几个人活过的凡夫,我则欣赏英国酒馆在高脚凳底下放‘老酒客’骨灰的妙招,既然生时同饮、同醉,死了便还是留下来同乐。”而不甚看好特殊阶层如小甘乃迪者,因罹空难,谨遵教规,即令海葬,而仍需密封于瓷瓶中,“难道生时贵为王公贵族,死了还要与‘大化’隔绝,睡在海床上千年万载,寂寞地成为孤魂野鬼吗?”据刘墉《花痴日记》三月廿八日记。叩问峻切,参悟澄澈,“生死亦大矣”,如是归属,岂不快哉!

《花痴日记》三月十八日记:墉忆前夜连做两梦,梦梦俱有先母。及至醒转,屈指算来,原是慈母忌日已到。犹顾先人往生路:墉九龄丧父,辄与母亲相依为命凡四十二年。人子云:“从她死,我就把她藏在内心一个深深的角落,好像有个小房间、有扇厚厚的门,那房间在最重要的位置,厚厚的门像个保险金库。但我把她锁住,宝贝她、却不展示她,于是仿佛遗忘了她。”墉之所白,诚获我心。余少年丧母,及壮失怙。先母黄雨香氏殁于非命,且墓已渺;且幸老弟所珍旧午全家福,余接手秘奉之,有待冲洗放大、多所复制,以资传承。然一直迁延未果。期间,偶一发视,旋复庋藏,以俟好整以暇时珍重为之。其情形或略近刘公墉欤?至文动人,共兹孺念,特予附识。

刘墉纪行将竣之顷,作者郭骅获睹台版刘墉著《母亲的伤痕》,殊感震惊,盖墉素所恃怙者、感念者,或非生身父母,而是养父养母。为精确计,郭起手头墉著翻检殆遍,关乎乃父篇页是为予人印象最深者。郭日:“在刘墉的回忆里,小时候,父亲是全家最宠他的人,甚至远远超过他的母亲。每当他追忆往事,追到记忆深处那不敢触碰的角落时,他惊讶地发现,父亲带他的岁月不过九年,却留给他许多温馨的记忆。在他的写作生涯中,多次写到父亲时,他都失声痛哭。”

又日:“看到刘墉的文字,我发现他有时候似乎活在对父亲的回忆里。”又日:“对父亲刻骨铭心的爱,在岁月的冲刷下,已经升华为刘墉创作的源泉。”倏地宕开一笔:“而这个父亲,突然可能是养父!”郭立电求证于墉前。回日:“你自己从字里行间去理解。”至若所咨他事,亦概避谈。

郭因喟叹:“从他的语气里,我能猜出更多伤心的故事,和所有人一样,在心灵深处,都存着一些不敢触摸的往事.它们可能伴随他一生。”俄哲托翁曾慨: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嗟夫!伤心事,缡之扃之;幸运事,书之彰之。不亦宜乎!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云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