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社区|五经名言名句大全—…… – 阿里社区

阿里社区|五经名言名句大全—……

五经名言名句大全_

⊙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尚书·盘庚上》)

【译文】不论亲疏远近,都要用刑罚惩处那些作恶的,用奖赏表彰那些行善的。国家治理得好,是你们众人的功劳;国家治理得不好,只是我一个人的罪过。

【感悟】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政治计谋。然而政治计谋常有,仁义道德不常有。切实周详的政治计谋和难能可贵的仁义道德是国家得以长久治理的根本保证。

⊙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尚书·盘庚下》)

【译文】不要为自己聚敛财宝,要在民众的福利上建功立业!要把恩惠施给民众,永远与民众同心协力!

【感悟】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先义后利、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三者异名同实,无非是期望君臣能够永远怀着一颗爱民之心。

⊙朝夕纳诲,以辅台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尚书·说命上》)

【译文】大家要时时进谏教诲,来帮助我修德实施善政。就像制作铁器,要用你们做磨石;就像渡大河,要用你们做船和桨;就像大旱之年,要.用你们做甘霖来救旱。

【感悟】越是贤德之君,越是能够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越是时时惦念着砥砺自己的品德。

⊙王日:“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日:予弗克俾厥后惟尧舜,其心愧耻,若挞于市。一夫不获,则日:时予之辜。”(《尚书·说命下》)

【译文】商王武丁说:“手足完备才能算正常的人,良臣具备才能成为圣君。从前先贤伊尹使我先王兴起,他这样说过:‘我不能使我的君王功德像尧舜那样,我心里感到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如果有一个人得不到安置,他就说:‘这是我的罪过。”

【感悟】明君和贤臣相互依存,相互砥砺。古代有不少君臣时时不忘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德警言相互劝勉、相互告诫。自然事物的发展呈现线形特征,道德之事却不同,越是贬损自己,越是成就了德性;越是不自大,越是能够伟大。

⊙王日:“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尚书·泰誓上》)

【译文】武王说:“力量相同就衡量德行的大小,德行相同就衡量谁的举措更为合宜。商纣王虽然有亿万臣民,却是亿万条心,而我虽然只有三千臣民,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罪大恶极,上天命令我讨伐他;我要是不顺从天意,我的罪过就跟商纣相同。”

【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成功并不只是力量的角逐,还有德行及智慧的较量。“万民一心”的背后正是道义的凝聚。

⊙王日:“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新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痛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不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尚书·泰誓下》)

【译文】周武王说:“上天有明显的法则,它的法则应当显扬。现在商纣王轻慢无常,荒废怠惰无所敬畏,自己绝命于上天,结怨于民众。他砍掉冬天早上徒步涉水者的小腿,剖开贤人的心脏,设置酷刑,杀戮无辜,残害生灵;崇尚信任奸邪的人,放逐’师保大臣,废除常法,囚禁、奴役正义之士;造作奇异淫巧的事物来取悦妇人。上天不依,断然降下灭绝他的灾祸。你们要努力帮助我,恭敬地奉行上天的惩罚!”

【感悟】德性不是个人的私事。奸佞之徒一旦得势,会贻害无穷。所以任用官员也得考察他们的德性,这样也是对天下人负责。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悖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尚书·武成》)

【译文】建立官职任用贤良,设置官吏依据才能。注重对民众实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和重视民食、丧葬、祭祀三事,推重诚信,显明道义;尊崇德行,报答功劳。这样就可以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

【感悟】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一定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先贤们所留下的道德规范是维持人类社会秩序正常发展的有力保证。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确立和推行,儒家功不可没。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尚书·洪范》)

【译文】不要不平不正,要遵循王道公平的法则;不要有损人害人的私好,要遵循王道正义的要求;不要为非作恶,要遵守王道正直的法则。不要偏私结党,要遵行宽广的王道;不要结党行偏,要遵行平坦的王道;不要歧路旁出,要遵行正直的王道。

【感悟】民意即天命,天命即王道。君王不走正道,必然违背天意,失却民意。只有遵行宽广中正而又无形的大道,天下才会臻于大治、安宁太平。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尚书·酒诰》)

【译文】人不要只把水当做镜子来照察自己,应当把民众的意见当作镜子来照察自己。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他的天命,我们难道能不以这个史实为鉴深深地省察一下吗?

【感悟】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民为鉴,可以知天意。然而历史上统治者多是利令智昏,一意孤行,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天怨民怨。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蔡仲之命》)

【译文】上天没有亲疏远近的偏私,总是辅助有德行的人;民众的忠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怀念仁爱的君王。做善事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都会达到天下安治;做恶事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都会走向混乱动荡。

【感悟】一个人注重积善行德,一个社会注重惩恶扬善,那么“恶”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善”的形式不同,仁爱民众之心的本质无异。增进德性、仁爱民众是治国安民的根本秘诀。

⊙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罔中,惟尔之中。夏暑雨,小民惟日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日怨咨。厥惟艰哉!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尚书·君牙》)

【译文】你自身能够走正道,民众就不敢不走正道;民众心中没有合乎中道的标准,只是依从你的行为作为标准。夏天炎热多雨,民众要抱怨哀叹;冬天严寒,民众又要抱怨哀叹。他们艰难哪!你要想到他们的艰难,积极谋求那些解决的办法,人民才会安宁。

【感悟】政治之要在于以民为本、因地制宜。革故鼎新、除旧布新,实为利民之举、治国之道。

⊙仆臣正,厥后克正;仆臣谀,厥后自圣。后德惟臣,不德惟臣。(《尚书·同命》)

【译文】仆侍近臣都能够贤良中正,他们的君主就会贤良中正;仆侍近臣阿谀谄媚,他们的君主就会自以为圣明。君主有德,是由于臣下的成全;君主失德,是由于臣下的误导。

【感悟】近臣就如君王的一面镜子,如果大臣奸佞,君王所得到的信息就会失真。历史上的昏君和暴君身边,多是一些奸佞之臣在推波助澜;而一些明君、贤君的左右总是不离忠臣、诤臣的身影。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放乃明于刑之中,率义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尚书·吕刑》)

【译文】天子具有美德,臣下能够明察,德行光照四方,无不勤勉于德政,所以在刑罚上也能够昌明公正,治理民众以辅助常道。主持审理案件,不只是依靠刑罚,而是依靠仁厚的品行来使人回心转意、改过迁善。

【感悟】威信不来自于严苛的刑罚,而来自于仁厚的德性。刑罚本身不是目的,规正人心、勉人向善才是目的,严刑重罚只会抑制人的善良本性,疏远人道。

⊙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尚书·吕刑》)

【译文】犯了重罪适合于从轻处罚的,就从轻处罚。犯了轻罪适合于从重处罚的,就从重处罚。刑罚的轻重可以灵活一点。刑罚的轻重可以根据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来制定,治世用刑宜重,乱世用刑宜轻。时轻时重,灵活掌握,但是也必须符合一定的道理和标准,不能任意决定。

【感悟】道德规范的柔性约束如果失败,则要靠刑罚来补救,但即使是刑罚领域,仁义道德也并非派不上用场。对“恶”的处治需要审慎而富有同情心,单纯的惩治不是目的,劝人向善才是目的。

⊙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咸庶中正。(《尚书·吕刑》)

【译文】审理案件不是靠能言善辩的口才来折服疑犯,而应用温良公正的态度来审理案件,务使案情的判断合理得当。同时要认真考察嫌犯供词中的矛盾之处,使得不服罪的人服从。应当怀着悲哀和怜悯的心情判决诉讼案件,使案件的处理公正无误。

【感悟】怀着哀怜之心来判决案件,这在崇尚法律无情的现代社会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一个社会如果对“恶”没有良好的化解机制,而一味采取大开杀戒的办法来摆平,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以法治人的同时,更应该考虑以德服人。

⊙有德惟刑。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尚书·吕刑》)

【译文】实行德政也必须有刑罚。断案时应当明察一面之词,民众是否服从,完全在于公正地考察双方的供词,不要为私利偏袒任何一方。断案时接受的贿赂不是什么宝物,那是在聚集罪恶。

【感悟】行贿受贿在其他领域或许只是一般的腐败行为,然而在司法领域却是制造冤屈、纵容犯罪的罪恶行径。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它对公正的破坏、对法律的践踏最直接、最严重。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尚书·秦誓》)

【译文】我暗暗思量着,有这么一个大臣,诚实专一而没有别的本领,他的胸怀宽广而能容纳别人。别人有本领,好像自己有本领一样。别人品德高尚,本领高强,他从内心里喜欢,不只是像他口头上称道的那样。

【感悟】仁德比才能更为重要,才能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所能也有所不能。人才易得,德性难求。即使对于政事来说,德性也比才能更为根本。《诗经》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诗经·破斧》)

【译文】圆孔斧头已砍破,方孔斧儿又缺口。周公率兵去东征,四国匡定得安宁。可叹我们这些兵,保全性命已万幸。

【感悟】“周公东征”维护了西周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值得称颂的正义之举。虽然残酷的战争不知夺去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但战争往往又是维护和平、保护生命的一把利剑。在号称文明社会的今天,我们脱离战争危险了吗?远远没有。相反,如果谁忘记了战争,谁就将面临战争。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诗经·皇皇者华》)

【译文】缤纷绚丽朵朵花,开满洼地与山冈。众多往来的使臣,未尽功业放心上。

【感悟】为了职责而无视美丽的风景,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敬业者形象。当今社会,这种敬业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尤显珍贵。敬业是一种习惯、一种品德。虽然它或许不能给我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它是我们获得别人尊重和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汹。式讹尔心,以畜万邦。(《诗经·节南山》)

【译文】老天做事不公平,使我君王心不宁。太师不能戒邪念,反把正道来忌恨。家父所以作此诗,是为追究那恶人。以冀感化君王心,安抚万邦久昌盛。

【感悟】中国古代社会,多少王朝兴衰更替、起起落落,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何保持一朝一国的长治久安?诗人希望通过惩戒贼臣、感化君王,从而实现重振朝纲的做法虽然难以实现,但也不乏真知灼见。是啊,王朝兴替与其说是天灾,倒更不如说是人祸。所以,只有找到一种让所有人都能尊重秩序、各安其分、各尽其职的制度和方法,才能确保国家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奕奕寝庙,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荏染柔木,君子树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巧言》)

【译文】巍峨高大的宗庙,开国君王把它造。建国大计真宏伟,圣人谋划好奇妙。他人对我有心计,思虑全面又周到。狡兔蹦蹦又跳跳,遇到猎犬跑不掉。佳木虽然弱枝条,那是君王亲手造。流言蜚语布四方,仔细盘算方可靠。自以为是说大话,口出谬言真可笑。花言巧语舌如簧,脸皮厚厚不害臊。

【感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人们有一万个理由为自己所拥有的语言能力而自豪,然而人们又可能因信口雌黄与颠倒黑白深受其害。生活中,那些厚颜无耻、巧舌如簧的鼠辈纵然可能权倾冲天、飞扬跋扈一时,但终不能逍遥一世。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诗经·鼓钟》)

【译文】敲钟声铿铿锵锵,淮河水浩浩荡荡,心中忧愁又哀伤。那些善良诸君子,诚信满怀不相忘。

【感悟】这里有鼓乐喧天,这里有浩浩淮水,作者无心欣赏却黯然神伤,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那些所谓善良和诚实之人原本不善,也原本不诚啊。真诚与善良是最值得歌颂的品德,它本然天成,无需装扮,更不取决于财富的多少。对那些拥有权力、财富却反而丧失善良与真诚的人,还值得你羡慕吗?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诗经·瞻彼洛矣》)

【译文】你看洛水长又长,河水深深又宽广。天子乘驾已来到,福禄齐聚供君王。天子寿命万年长,保其家国得安康。

【感悟】古代阶级社会,国之兴亡常常系于君王一人,所以君主的德性、脾气、爱好与才能大小往往也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而这种希望君主万寿无疆来求得国家长治久安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经·文王》)

【译文】保持天命不容易,不能断送你手上。美好声誉传四方,常虑上天灭殷商。冥冥上天载万物,无声无息自徜徉。效法文王做榜样,万邦信赖国乃昌。

【感悟】天命即民意,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乃千古真理。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文王》)

【译文】文王魂灵在上天,啊,显耀德行甚天庭。虽然吾周为旧国,所承天命已为新。周朝国远方显耀,帝命昭昭且善行。不管文王升与降,天帝左右不相离。

【感悟】国运昌盛与否到底是在于天命还是人心呢?虽然周王承认有“帝命”的存在,然而他们心中的上帝不在于上天而在于文王显耀的德行。以此可见,周初统治阶层的头脑是清醒的,尤其他们关于“维新”的思想更是启发后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渊源。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经·假乐》)

【译文】千禄百福为你降,千子亿孙真兴旺。仪容庄重明而亮,适宜作君又称王。不犯过失不健忘,治国应守旧典章。

【感悟】政治文明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又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周王朝前后历经近八百年可谓长寿,堪称世界历史上的“奇迹”。究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它能够较长时期内遵守文武周公之道、积极推崇德治是分不开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僭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诗经·民劳》)

【译文】百姓实在太辛苦,仅欲求得小安康。只有王国治理好,才能安定周四方。不得放纵欺骗者,定要谨防人无良。遏制掳夺与暴虐,神明不惧又何妨。远方安抚睦近邻,旨在稳定我周王。

【感悟】没有普通民众的“小康”就没有王国的安定,没有王国的良好治理就不能威仪天下、安定四方;反过来,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又是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实现小康的根本保证,良好的外部环境还是王朝稳定的重要条件。王国治理的关键在于严肃法纪、惩恶扬善。所有这些对我们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也颇具启发意义。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诗经·板》)

【译文】上天正在降灾难,不可如此欣欣然。上天正在兴动乱,言语不可胡乱弹。政令如能多舒缓,百姓融洽心乃安。政令若是被败坏,百姓就要遭苦难。

【感悟】回顾中国历史,多少王朝兴衰更替,多少生命生灭沉浮。其中充满的血腥杀戮和无尽冤屈让人不寒而栗。当历史上“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故事屡屡上演的时候,平民百姓只能感叹人世的悲凉与生命的短暂。所以,要确保政令宽舒得当、臣民心情顺畅,当政者务必谨言慎行。

⊙携无日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无自立辟。(《诗经·板》)

【译文】提携百姓莫强制,百姓原本易开导。百姓邪僻自有因,莫自立法把民扰。

【感悟】统治者应该将维护自身统治和实现社会公平两者结合起来。健全的法制既要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又要保证法律的公正性。相反,如果一味强调维护统治者单方面的利益,甚至不惜“依法”剥夺被统治者的合法权利,这样的社会就不会长久,这样的法律也早晚会被废除。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荡》)

【译文】恣意妄为那帝王,竟是百姓之君上。帝王暴虐又施威,政令总是太乖张。上天化育众百姓,无奈天命也虚妄。王朝无不有初善,善不能终国败亡。

【感悟】古代帝王总是自诩为天子而君临天下,但实际上大多数帝王毫无君子之德,他们或荒淫愚蠢,或暴虐乖张。正因如此,中国历代王朝总是在有善始、无善终以及兴衰成败的交替之中不断前行,而这样的结果又必然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和历史发展的踯躅不前。这是现代人们应该努力汲取的历史教训。

⊙为谋为毖,乱况斯削。告尔忧恤,诲尔序爵。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诗经·桑柔》)

【译文】谋略制定需谨慎,祸乱状况得消平。劝你多生忧民心,教君选贤又任能。若是手拿热东西,何人不用清水洗?如非惩恶来扬善,皆溺于水终丧身。

【感悟】良好的开头是事业成功的一半,所以做什么事都要运筹帷幄、先谋而后动。至于那些掌握百姓生杀大权和命运的统治者更应恪尽职守、忧国忧民,否则他们也将自食其果,难逃被颠覆与惩罚的命运。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烝民》)

【译文】上天造就众生民,孕万物来育法则。百姓办事守常道,皆因欢喜好品德。

【感悟】先人这种清晰而强烈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非常可贵。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法律、规章、道德规范不可谓不多,然而人们遵纪守法和维护公德的意识与自觉性却不尽如人意。法盲者的我行我素、知法者的知法犯法甚至还有执法者的挟私辱法,凡此等等无不强烈地刺激着善良人们的神经。对此,每一个正直的人都不能等闲视之。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诗经·烝民》)

【译文】既聪明来又睿智,用以保全其自身。早晚努力不懈怠,侍奉周王他一人。

【感悟】“明哲保身”常被用作贬义,意思是指只顾着保全自己而回避原则的一种处世态度。然而,就其本义来说并非如此,它原指深明事理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保全自身应该是人们的一种本能反应,只要它不是通过非法或无德的手段来取得;相反通过自己的聪明与睿智来获得自身的保全,这不正是一种生存智慧吗?

⊙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经·江汉》)

【译文】英明勤勉的周王,美好声誉不停歇。不知疲倦施文德,万邦因此得和谐。

【感悟】综合国力不仅体现于一国的军事、经济、资源等硬实力,而且还体现科技、教育、文化、道德、制度等软实力。相比而言,后者更具持久力。所以,正如个人希望文韬武略一样,一个国家同样也离不开文治与武功。

————
✅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健康小常识|✅生活小妙招✅情感口述故事

本文标题:
文章链接:alingn.com
文章来源:阿里云社区
友情链接:✅女娲导航  ✅分享者社区  ✅健康者社区  云书社区  ✅今日健康  ✅分享笔记  ✅伏羲社区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