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铁越多越拥挤······ 微型小说 |阿里社区…… – 阿里社区

为什么地铁越多越拥挤······ 微型小说 |阿里社区……

  北京近年来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大力修建地铁,在2000年时,北京还只有1号线和2号线两条线路,运营里程不过54千米,每日的客流量只有120万人次。而现在,不算还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北京市区的地铁线路就多达10条,郊区也有5条之多,运营里程增加了近10倍。
  
  可是,地铁虽然越修越多,地铁本身却也越来越拥挤,对缓解地面交通所起的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为什么地铁越建越多,公共交通却越来越挤呢?
  
  地铁吸引了人们坐地铁
  
  其实这么多乘坐地铁的人都是被供给激发出来需求的。回想10年前,那时候北京的公共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因此人们基本都是选择就近上学或是工作,很少有人从房山或是昌平跑到西城东城来上班。这样一来,人们对于地铁的需求并不大。
  
  为了缓解公交系统的压力,政府部门又开始规划修建更便捷、更快速的地铁线路。地铁进一步缩短了城南城北的时间距离,原本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路程,地铁只需要1个多小时,很多人选择在城南居住,城北上班,需求量被彻底激发出来了。随着地铁网越修越多,人们不仅城南城北随便跑,而且无论城区、近郊还是远郊都可以通达。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在房价较便宜的郊区居住而坐地铁到工资水平较高、教学质量较好的市中心工作和学习。
  
  被供给创造的需求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就提出了“供给能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观点。他注意到,生产活动每产出一种新的产品,就会带动起这种产品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需求,而这些生产与销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反过来又能拉动新生产品的需求。
  
  20世纪3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需求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供给,这有点像我们说的,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产品供给。据此他提出,在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人们在很长时间里以为凯恩斯和萨伊两个人的理论南辕北辙,但仔细品味他们的理论,其实是同出一源。其实修建地铁就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从而激发需求的好例子,当地铁网越来越密集,人们大范围活动的需求就被不断激发出来,于是,地铁就越来越拥挤,陷入了“交通越方便就越拥挤”的怪圈。
  
  为什么10年前没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人们也能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呢?这是因为当时人们还没有体会过地铁给他们带来的便捷,生活也并不依赖于它,因此并没有对它有过于迫切的需求。
  
  越便捷,越繁复
  
  设想有一天,如果像北京、上海这样地铁网络密集的大都市,突然地铁全面瘫痪,会是什么情况?人们为了上班、赴约,纷纷开起私家车、挤上公交车,全市所有公交都投入运营也满足不了蜂拥而来的人潮,而全市所有的要道似乎都成了停车场,密密麻麻挤满了挪不动的汽车——一旦没有了地铁,似乎整个城市都瘫痪了。
  
  因为有了地铁,我们加开了一条条新的公交线路,要将新建的地铁站与其他站点连接起来,增加了地面交通的压力;城郊通往市区的地铁开通了,换乘车站的客流压力骤增,人们只得规划新的线路减轻换乘点的压力;地铁站附近兴建起了一个个新的商业中心,吸引大量的人流来到这里,从而使得地铁的压力更大……
  
  实际上,地铁的怪圈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现代社会为人类创造了很多便捷的生活方式,但却使社会运转系统日益复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濒临崩溃,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其实就只是个无比脆弱的社会。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评论